和袁尚书韵

珠琲无烦费斗量,家家泼撒不珍藏。

浑疑入腊梅花放,已卜来年稻颗香。

万感固知由气类,一根元只自心秧。

天怜老子忧民切,将变荒州作富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珍珠般的财富无需繁琐计量,家家户户随意洒落不视为珍宝。
满眼望去仿佛腊梅盛开,预示着来年稻谷丰收的香气。
万千感慨皆源于同类气息,一切根源只在于内心的信念。
上天怜悯我忧国忧民的情怀,将把这片荒芜之地变为富饶之地。

注释

珠琲:比喻珍贵的财富。
泼撒:随意洒落。
腊梅:冬季开花的梅花。
卜:预测。
稻颗香:稻谷丰收的香气。
气类:同类的气息。
心秧:内心深处的信念。
老子:诗人自谦或对百姓的称呼。
忧民:忧虑民生。
荒州:荒芜之地。
富穰:富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与农事景象的图画,透露出诗人对农业生产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珠琲无烦费斗量,家家泼撒不珍藏。"

这里表达的是粮食丰收,不再需要精打细算,每家每户都能轻松享用,无需过于珍惜。这两句传递出一种欢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丰饶岁月的喜悦。

"浑疑入腊梅花放,已卜来年稻颗香。"

这一段描绘了时节更替和农事循环的情景。浑浊的露水滋润着即将开放的梅花,而去年的稻谷已经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这两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细腻观察的能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未来丰收的期待。

"万感固知由气类,一根元只自心秧。"

这两句则是对农事和情感的深层次探讨,表达了无论外界如何变幻,只要内心坚守一份耕耘之心,即可感受到来自大自然的万千情感。

"天怜老子忧民切,将变荒州作富穰。"

这一段则充满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怀,诗人以一种悲悯的情怀表达了希望上天能够体恤百姓、改变贫困之地,使其变得繁荣起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农业生产的描述,以及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展现出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和章子美阅武见贻

事业诸公斗长雄,谫才惟愿课田功。

谁知弦管江南地,渐有弓刀塞北风。

大狝未须搜猛兽,先驱聊用习骄骢。

还知武备资文事,要在人心可即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惠检阅送胡计院韵

小借园林一饷閒,相携送客上天关。

颓龄晚岁凄凉里,今日明朝聚散閒。

极目烟云方渺渺,满蹊桃李正斑斑。

老来尚被冠裳缚,坐对渔舟亦厚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和谢惠计院二首(其二)

千林新绿褪萎黄,人在它乡某水乡。

白鸟闲闲疑冷看,苍鹰扰扰正乾忙。

阿婆涂抹情何在,老子瞢腾视已茫。

二顷良田元不欠,一声布谷断人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谢惠计院二首(其一)

插种如云四月头,代他田畯阅耕畴。

意行不敢烦君重,诗到偏能写我忧。

占谷喜看连岁熟,丽琛闻说十分收。

各家官事随宜了,尊酒相过莫外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