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元末明初梵琦的《渔家傲》以佛教禅宗的视角探讨了心灵的解脱与修行。"听说西方无量乐"开篇,表达了对极乐世界的向往,暗示出诗人对尘世生活的反思。"娑婆已悔从前错","娑婆"指现世,诗人意识到过去的错误,开始寻求内心的救赎。
"佛号自呼还自讷"描绘了自我反省和默念佛号时的犹豫和困惑,反映出修行过程中的挣扎。"思量着。惟心净土谁云隔"进一步强调了心即是佛,净土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于个人的心灵净化。
"一贯由来双五百"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修行时间或境界,这里强调修行的长久和深入。"婴儿谩把空拳吓"运用比喻,指出修行者不应被表面的空洞形式所迷惑,而应直指人心。
"拟议不来遭一掴",意为过多的思考和理论反而会阻碍修行,如同被打了一巴掌,提醒人们要放下杂念。"诸禅客。凡情圣解曾销铄"总结全诗,指出无论是凡夫俗子还是修行高人,都应抛却世俗理解和智巧,回归最纯粹的内心体验。
整首诗通过禅宗的语言和意象,引导读者体悟到修行的真谛在于内心的觉醒和净化,而非外在的追求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