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子温宅为有力者所夺

谩劳买宅著千万,此又卜居何□从。

得把茅来头可盖,但教窗下膝能容。

尚怜相贺巢边燕,知为谁甜花底蜂。

速向元龙问闲舍,暂将一榻过今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鉴赏

这首诗是金末元初诗人李俊民对友人窦子温宅邸被有权势者夺取的感慨之作。诗中充满了对世态炎凉的无奈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谩劳买宅著千万,此又卜居何□从”表达了对权势者夺取他人财产的不满和讽刺,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谩劳”二字,既是对权势者行为的不屑,也是对自己辛苦积累却终成泡影的哀叹。“卜居”则暗示了选择居住地的艰难与不易,而“何□从”则留下空白,引人思考,似乎在说,即使花费千万购得宅邸,又有何用?何处才是真正的归宿?

颔联“得把茅来头可盖,但教窗下膝能容”转而描述了简朴的生活态度。诗人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茅草遮风挡雨,能在窗下容膝而坐,便是生活的满足。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的淡泊,以及对精神世界的重视。

颈联“尚怜相贺巢边燕,知为谁甜花底蜂”通过描写燕子和蜜蜂的行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燕子筑巢,蜜蜂采蜜,都是自然界的美好景象,诗人借此表达即使在困境中,仍有人间温情的存在,值得珍惜。

尾联“速向元龙问闲舍,暂将一榻过今冬”则是诗人对友人的邀请,希望友人能暂时借住,共度寒冬。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渴望,也蕴含着对当前社会现实的反思,即在权势面前,个人的尊严与幸福往往显得微不足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以及对友情、自然与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872)

李俊民(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 籍贯:自号鹤鸣老

相关古诗词

子荣途中见忆有先生在世人中龙三十年前到月宫之句依韵谢答

高楼日日望元龙,禾黍离离闵故宫。

两地谩看千里月,五湖能借半帆风。

囊锥颖脱何难出,名纸毛生未肯通。

好在沁阳山色里,一廛宁许寄杨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吊曹庆之

杯酒中间气沓拖,从教千丈起风波。

丝棼世事无一可,花落人生得几何。

休向棘林长夜哭,试听蒿里送行歌。

岂容身后钟君在,阿骛如今嫁者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吊王德华

衰鬓愁添镜里丝,流年恰及梦中蓍。

可怜白日佳城地,正值黄杨厄闰时。

抚柩恨深元伯母,负薪情惨叔敖儿。

髑髅不识生前乐,枉却招魂费楚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赠医郭显道

小隐嵩阳种德时,智能博物物皆归。

笼中无愧狄仁杰,山下常逢台孝威。

子细论来生可养,斩新卦得遁之肥。

粗疏谁似嵇中散,幽愤诗成忆采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