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子学梦鲤赴梅教二首(其二)

底官得似教官清,吏不能尘以道鸣。

三鳣堂前推老宿,百花洲上见诸生。

斯文有脉烦珍护,何地无才要作成。

朝列诸公半知己,匪朝吹上玉皇京。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底官能像教官那样清廉,官员们不沾尘土以正直闻名。
在三鳣堂前,他被尊为资深前辈,百花洲上,他指导着众多学生。
学术传统需要精心保护,何处没有人才等待培养。
朝廷中的许多高官都是他的朋友,他的声名并非仅限于京城之上。

注释

底官:指地位较低但品行端正的官员。
教官:古代教育机构中的教师。
吏:古代官府中的小吏。
道鸣:以道德声名显著。
三鳣堂:可能指学府或学术殿堂。
老宿:资深学者或前辈。
百花洲:可能是地名,也可能象征学术繁盛之地。
诸生:学生或年轻学者。
斯文:指文化和学术。
珍护:精心保护。
才:人才。
作成:培养或造就。
朝列:朝廷官员的行列。
知己:亲密的朋友。
匪朝:非仅限于朝廷。
玉皇京:对京城的尊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名为《送徐子学梦鲤赴梅教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才的珍视。

"底官得似教官清,吏不能尘以道鸣。"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清正廉洁的地方官员形象,他如同一位教育者,以身作则,不受任何贿赂,堂堂正正地传达天理。

接下来的 "三鳣堂前推老宿,百花洲上见诸生。" 描述了诗人与友人的愉悦相聚之情景,或是在三鳣堂前回忆往昔,或是百花洲上畅谈学问,展示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学术交流。

"斯文有脉烦珍护,何地无才要作成。"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人才的培养与发掘。他强调文化有其脉络,需要精心保护和传承,同时认为任何地方都可能孕育着人才,因此要努力去发现并培养他们。

最后 "朝列诸公半知己,匪朝吹上玉皇京。" 暗示诗人对友人的深刻理解,以及希望友人在仕途上的顺利和成功,通过“匪朝”一词,表达了对未来美好愿景的祝福。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清廉官员和人才培养的重视,也展现了他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未来的共同期待。

收录诗词(492)

王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一作贯之。自号臞轩居士。嘉定十年(1217)进士,经历南外睦宗院教授、漳州通判等职。为人刚直敢言,刘克庄曾以"策好人争诵,名高士责全"诗句相赠。后来他由于应诏直言,被台官弹劾而降职。淳□中,主持邵武军事务,死后追封为司农少卿

  • 字:实之
  • 籍贯:今福建仙游县园庄镇(旧称慈孝里)
  • 生卒年:1184~1248

相关古诗词

送徐子学梦鲤赴梅教二首(其一)

九州四海尽同年,德行公居一榜先。

太学何蕃名籍甚,南州孺子道巍然。

此行莫笑儒官冷,立事须还晚节坚。

闻说青衿齐引领,灵砂九转待丹铅。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徐茂功西上二首

有司具眼柬时髦,此士今才入网罗。

好去南宫平步过,向来东阁阅才多。

孤忠畎亩常忧国,大对轩墀莫主和。

有问臞翁消息者,官非不爱柰狂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送黄少遇非熊守德庆

三纪间关历宦途,萧然全似一臞儒。

耻趋东閤隳高节,甘向南州剖左符。

悃愊不能为健吏,清修端可律贪夫。

羊城定见菊坡老,能为苍生一出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送黄东起西上

我友君居德行科,见君觉我汗颜多。

笔端有韵珠盈唾,胸次无尘玉不磨。

好去腰斤高斫桂,向来传钵有持荷。

广寒管领群仙到,为我慇勤谢月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