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胡行(其四)

好恶何常显者易为名,好恶何常显者易为名。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如草偃风,夜虫附明。

西子虽姣,不属于盲。歌以言之,显者易为名。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秋胡行(其四)》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比和比喻,探讨了社会中人们对事物评价的主观性和变化性。

首句“好恶何常显者易为名”提出问题,指出人们对于好坏的判断并非恒定不变,容易受到外界影响而改变。接着,“一犬吠形,百犬吠声”运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当一种现象或行为被关注时,会引来众人的响应,形成一种普遍的舆论倾向。这种现象类似于一只狗看到异物吠叫,随后其他狗也跟着吠叫,形成了声音的连锁反应。

“如草偃风,夜虫附明”进一步深化这一观点,将社会现象比作风吹草动,或是夜晚的昆虫聚集于明亮之处。这表明在社会中,某些现象或行为一旦引起关注,就会迅速扩散,影响到更多的人,形成一种集体的反应。

最后,“西子虽姣,不属于盲”通过引用中国古代美女西施的例子,强调即使是最美的事物,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被所有人认可。这里暗含了对社会评价标准多样性和主观性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评价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个体在群体中的相对地位和影响力。它提醒我们,在面对社会现象和评价时,应保持独立思考,避免盲目跟风,同时认识到评价标准的多元性和主观性。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相逢行

相逢狭斜间,狭斜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甲第城南隅。

黄金为君堂,白玉为门枢。

坐客高堂上,击钟吹笙竽。

将军起行酒,何论冯子都。

兄弟两三人,出入长相须。

大子侍中郎,中子中大夫。

小子复何官,稍迁执金吾。

五日一来归,观者罗长衢。

二弟为雁行,长兄上头居。

东方千馀骑,兄弟一何殊。

入门游后园,银床缠辘轳。

梧桐十二树,一凤将九雏。

梧桐自相值,凤凰自相呼。

音声何啾啾,枝叶以扶疏。

大妇董妖娆,中妇秦罗敷。

小妇邯郸女,颜色世所无。

大人且安坐,为乐良未徂。

形式: 乐府曲辞

燕歌行(其一)

秋风萧瑟吹我裳,蟋蟀寥寥啼我床。

出门四顾非故乡,谁能客游不断肠。

短歌微吟激繁霜,浮云千里一彷徨。

仰看明月流清光,二十八宿罗成行。

高台非阁遥相望,河汉纵横难为梁。

胡马北鸣雁南翔,忧来不知从何方。

慊慊伏枕聊自当,涕从中零安得防,岂不怀归道阻长。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

燕歌行(其二)

会日苦少别日多,为君盛年行蹉跎。

忧来援琴聊短歌,羽声慷慨调不和。

悲风四起扬尘沙,浮云摧颓互相加。

人生奄忽若春华,谁家客游常无家。

中曲不觉泪滂沱,揽衣出户夜如何。

众星历历月低河,鸿雁嗷嗷鸣相过,欲往从之畏蔚罗。

形式: 乐府曲辞

善哉行(其一)

来日难期,少合多离。今日相乐,不醉何为。

寥寥北堂,哀竹苦丝。短歌裂耳,慷慨以悲。

白日云没,秉烛继之。何昼何夜,迨我盛时。

烹肥击鲜,斗酒自随。安知王乔,八公者谁。

促坐行觞,交属所私。百年如寄,当复何疑。

慊慊惜费,智者所嗤。计会有无,将以奚遗。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