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其二)

会日苦少别日多,为君盛年行蹉跎。

忧来援琴聊短歌,羽声慷慨调不和。

悲风四起扬尘沙,浮云摧颓互相加。

人生奄忽若春华,谁家客游常无家。

中曲不觉泪滂沱,揽衣出户夜如何。

众星历历月低河,鸿雁嗷嗷鸣相过,欲往从之畏蔚罗。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燕歌行(其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

开篇“会日苦少别日多”,以对比手法点明相聚的珍贵与离别的频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接着“为君盛年行蹉跎”一句,既是对友人青春易逝的惋惜,也暗含了对自身或他人未能把握时光、实现理想的遗憾。

“忧来援琴聊短歌,羽声慷慨调不和”两句,借弹琴抒发内心的忧郁,琴声虽慷慨激昂,却难以调和内心的愁绪,形象地表现了情感的复杂与矛盾。

“悲风四起扬尘沙,浮云摧颓互相加”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悲风四起,尘沙飞扬,浮云破碎,象征着世事的动荡与人心的脆弱。

“人生奄忽若春华,谁家客游常无家”将人生比作短暂的春花,比喻生命的短暂与易逝,同时感叹漂泊他乡的孤独与无根感。

“中曲不觉泪滂沱,揽衣出户夜如何”写出了主人公在深夜独自面对内心情感时的无助与痛苦,泪水如雨般落下,无法找到出口。

“众星历历月低河,鸿雁嗷嗷鸣相过,欲往从之畏蔚罗”以星空、鸿雁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但又因恐惧与顾虑而止步不前,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整体而言,《燕歌行(其二)》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之情。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善哉行(其一)

来日难期,少合多离。今日相乐,不醉何为。

寥寥北堂,哀竹苦丝。短歌裂耳,慷慨以悲。

白日云没,秉烛继之。何昼何夜,迨我盛时。

烹肥击鲜,斗酒自随。安知王乔,八公者谁。

促坐行觞,交属所私。百年如寄,当复何疑。

慊慊惜费,智者所嗤。计会有无,将以奚遗。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善哉行(其二)

巢父洁身,天下为污。四岳九官,而无匹夫。

傅说筑岩,维时商实。爰立作相,不俟终日。

尚避海滨,二老是丽。既载后车,三圣所师。

仲未伯齐,三逐何鄙。生有父母,知有鲍子。

伯阳犹龙,和光同尘。刍狗万物,圣而不仁。

丘明修辞,古之国工。纵横六经,化裁与同。

干木偃息,大魏以藩。式则闭门,迫则踰垣。

庄周非人,蓬累而行。逍遥弄世,乃称达生。

形式: 乐府曲辞

西门行

出西门,步踟蹰。相逢不作乐,当复何须。

但作乐,勿复问有无。安知家人生产当复溷吾徒。

君击筑,我和歌。请为燕市饮,旁人当奈何。

人生欲知己,结交不在多。

岂无车马客,富贵相经过。

自非名卿鲍叔牙,虽有国士谁当知。

自非名卿鲍叔牙,虽有国士谁当知。

与君重自爱,中道有别离。

区区抱苦心,可用不相疑。

形式: 乐府曲辞

东门行(其一)

出东门,顾且望。欲何归,向洛阳。

座下两走马,马上结束千金装。

挥鞭酒家去,调笑邯郸倡。

作使博,徒数辈,掷钱百万少年场。

少年场,朝用广平公故,暮为琅琊大王。

男儿结交愿得豪贤,君复自爱莫相忘。

男儿结交愿得豪贤,君复自爱莫相忘。

恩仇分所当,翩翩轻薄殊未央。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