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中考进士

北风吹雪舞长廊,束带三千笔阵忙。

地色不通金琐涩,天香未散玉炉光。

龙墀暴涨词源涌,鹤驾迷空羽卫翔。

三月汉庭重射策,几人弹帻待王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北宋时期宫廷内考选进士的场景,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考试的紧张与庄重氛围。

首联“北风吹雪舞长廊,束带三千笔阵忙”,开篇即以北风、飞雪、长廊、束带、笔阵等元素营造出肃穆而紧张的考场环境,三千考生如同笔阵一般,各展才华,奋笔疾书,形象地展示了科举考试的激烈竞争。

颔联“地色不通金琐涩,天香未散玉炉光”,进一步渲染了考场的庄严气氛。地面上的金属锁链因岁月久远而显得沉闷,天上的香气还未完全消散,玉炉中燃烧的香料散发出淡淡的光芒,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也暗示了考试的神圣与重要性。

颈联“龙墀暴涨词源涌,鹤驾迷空羽卫翔”,将考生的才思比作龙墀中的水,随着考试的进行,才思如潮水般涌现,又以鹤驾和羽卫象征考生的才华与尊严,形象地表现了考生们在考试中展现出的非凡才情和自信。

尾联“三月汉庭重射策,几人弹帻待王阳”则以历史典故为依托,表达了对古代科举制度的敬仰之情。三月汉庭指的是汉代的科举考试,重射策意味着再次举行选拔,而“几人弹帻待王阳”则是借用了汉代名士王阳的故事,意指在众多考生中,能有幸得到王阳这样的名士赏识的人寥寥无几,以此来强调科举考试的严苛与竞争的激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不仅描绘了北宋科举考试的盛况,还蕴含了对古代教育制度的赞美与对人才选拔的深思。

收录诗词(266)

毕仲游(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入内考进士同考官唱和三首(其一)

早岁成名地已尊,徘徊五十始乘轩。

官同长孺宁居后,疏似王阳独上言。

道气郁纡灊岭秀,词源浩瀚峡江浑。

研朱共较公孙策,坐觉文风似建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入内考进士同考官唱和三首(其二)

未得还家意不忙,日斜人散傍修廊。

白头已向新吟懒,青眼相逢旧话长。

高阁无声沉昼漏,侧门有路想天章。

闻公自谓忘怀者,今日情怀岂易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入内考进士同考官唱和三首(其三)

明光寓直偶然同,八百儒衣度汉宫。

下笔春雷从地起,举头帝座在天中。

条陈不啻三千牍,品藻今惟六七公。

况是篇章容易得,好令编集附唐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登瀛阁

穿池引水事清幽,水有寒鱼钓艇浮。

惯识蓬莱好风月,装成沧海旧汀洲。

波涵弱柳双行影,露裛衰荷半顷秋。

从此东州富宾客,非才先得从公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