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潜老以山中春莫三诗投鸿庆尚书末章见及次韵答之(其一)

大空无故新,春物自来去。

风幡有时转,霜铎深夜语。

芸芸无定在,荣悴更彼此。

谁于百草头,了不挂丝缕。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春日景象,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流转和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大空无故新”以空灵的视角切入,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永恒,空中的景象似乎在不断更迭,却又保持着某种不变的本真。接着,“春物自来去”进一步强调了季节变换的自然规律,万物在春天里生长、繁衍,又在秋天里凋零、回归,展现出生命的循环往复。

“风幡有时转,霜铎深夜语”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风中的幡旗随风飘动,象征着自然界的力量与自由;深夜里的霜铎(古代的一种乐器)仿佛在低语,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静谧与深沉。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自然现象,也暗含了对内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与感悟。

“芸芸无定在,荣悴更彼此”则将视角从宏观转向微观,芸芸众生如同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各自经历着生与死、荣与衰的过程,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变化与成长。这不仅是对个体生命的描述,也是对整个宇宙生命循环的哲学思考。

最后,“谁于百草头,了不挂丝缕”以一个反问句收尾,意在强调在大自然的循环中,人类对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是微不足道的。这句话既是对前文自然现象的总结,也是对人类自身存在意义的反思,引导读者深入思考生命与宇宙的关系,以及在浩瀚宇宙中人类的位置与价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自我等哲学问题的独到见解,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天宁潜老以山中春莫三诗投鸿庆尚书末章见及次韵答之(其二)

当年白尚书,居士众称首。

魔军坐调伏,消散如拉朽。

何如丹阳侯,法鼓开听牖。

方当与天游,岂复为物囿。

形式: 古风

天宁潜老以山中春莫三诗投鸿庆尚书末章见及次韵答之(其三)

踉跄鹤阿师,遮眼寄经籍。

苦吟思岛可,达观泯儒墨。

高轩时一过,解带有馀适。

颓然后车人,大瓠号五石。

形式: 古风

泊义兴长桥

侠骨久已朽,南山长于菟。

当时老蛟窟,遗种今有无。

我来适秋成,场圃收刈初。

年丰似足乐,薄酒傥可酤。

田家复何事,父老仍愁吁。

滔滔五浊海,所向谁当娱。

长年得强健,且食清溪鱼。

形式: 古风

游善权寺

放舟荆溪上,溪水清且徐。

云中离黑山,惨淡初有无。

舍舟并松麓,下直浮屠居。

朅来东轩上,爽气已有馀。

飞来定何年,无乃与此俱。

奔流漱庭下,比竹梁寒渠。

山深绝凡境,物物清以臞。

萧森倚岩秀,夭矫悬崖枯。

幽禽发寒唳,响振高林疏。

我行亦良苦,却步计已迂。

解衣卧清昼,慰我千里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