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名为《詔韩叔夜》。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韩叔夜在秋日竹房中的会面情景,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对高洁人格的赞美。
首句“行子极秋气,盘旋竹房清”描绘了行旅之人面对深秋的凉意,在竹房中寻求宁静的画面。接着,“邑宰来相存,促膝非世情”则点出邑宰来访,与友人促膝长谈,超越了世俗之情,展现了一种真挚而高尚的友情。
“告我一高贤,名家自鄢陵。永嘉行罢秩,贫胜南阳耕。”通过叙述友人韩叔夜的高洁品质,将他比作古代的贤士,强调其品格之高尚,不以贫富论英雄。
“肝胆倾四海,旷若云山晴。”进一步赞扬韩叔夜胸怀广阔,如同云山晴空一般,表达了对朋友人格的高度敬仰。
“旅寺邻咫尺,奚容隔平生。”诗人感叹与友人的距离虽近,但过去的岁月却仿佛隔绝,表达了对友谊的珍惜。
“相见欢称诗,高谭金石声。”描述了两人相聚时的欢愉,以及交谈中如金石般响亮的声音,体现了思想交流的深度与价值。
“我观靡靡者,俗尚纷营营。”诗人反思了社会上的一些浮躁现象,表达了对韩叔夜等人坚守高洁品质的赞赏。
“非君激新论,谁能闻典型。”强调了韩叔夜等人对于新思想的激发与传播,是社会的典范。
最后,“愧我客临邛,如君诚长卿。传音归故林,千里皆和鸣。”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像韩叔夜一样传播正道的遗憾,以及希望未来能与友人共同传播正义之声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品格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与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