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藏楼杂诗(其六)

吾楼虽甚壮,高寒难久居。

长安居不易,视此定何如?

缺月上稍迟,光彩铺平芜。

茫茫坠碧烟,谁辨树与庐?

幽人一再起,已是四更馀。

阑干独来倚,凉风袅衣裾。

吴姬归夜阑,马蹄腾九衢。

千灯出林影,照乘霏明珠。

向曙忽隔世,喧寂理岂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海藏楼夜晚景象的独特感受。首句“吾楼虽甚壮,高寒难久居”表达了诗人对楼阁壮观的同时,也透露出居住环境的清冷。接下来,“长安居不易,视此定何如?”借长安之难居,暗示了自己在高楼上的孤独和生活压力。

“缺月上稍迟,光彩铺平芜”描绘了月亮升起时的景象,月光洒在广阔的原野上,显得寂静而迷茫。“茫茫坠碧烟,谁辨树与庐?”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朦胧,让人难以分辨树木与房屋。

“幽人一再起,已是四更馀”写诗人深夜起身,反映出他的孤独和不眠之夜。“阑干独来倚,凉风袅衣裾”描绘了诗人独自凭栏,感受到秋夜的凉意,衣摆随风轻摇。

“吴姬归夜阑,马蹄腾九衢”引入了一丝人间烟火气,远处女子归家,马蹄声在繁华的街道回荡。“千灯出林影,照乘霏明珠”则以灯光璀璨的夜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最后,“向曙忽隔世,喧寂理岂殊”表达了诗人面对黎明将至,内心对喧嚣与寂静之间界限的思考,暗示了生活的喧闹与内心的宁静并非截然不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身处高楼的独特心境,既有对环境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哲思。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海藏楼杂诗(其七)

幼时学为文,独喜柳子厚。

《断刑》与《时令》,熟读常在口。

近人尚桐城,其论深抑柳。

阳湖实支派,相袭亦已久。

柳文彼所轻,学柳更何有。

奇人吾炜士,爱我忘其丑。

咨嗟愧室辞,沈至信高手。

子亦毗陵宗,胡不惮众诟?

损名勿轻言,意子适被酒。

形式: 古风

海藏楼杂诗(其十一)

倚楼闻妙香,心知必有异。

披衣行草际,初日未到地。

丛兰虽竞开,微甘岂高味。

幽寻入篱侧,泠泠袭露气。

一花藏深碧,冰雪抱殊致。

踟蹰欲却步,绝世难逼视。

素心非吾侣,自顾果形秽。

端逢姑射仙,绰约方掩袂。

怅然不能去,有意在尘外。

形式: 古风

海藏楼杂诗(其十四)

物生必有耦,二者道之门。

俗士务执一,百世成争端。

寒暑与昼夜,相需不待言。

彼此各是非,孰能为平反?

圣智坐未达,著述迷乾坤。

强同诚可哀,末流遂滔天。

摩厉得发明,转战亦竞前。

哲人非世用,宥之入自然。

形式: 古风

海藏楼杂诗(其二十五)

寄禅本才士,为僧名转盛。

见嘲壬秋翁,岛瘦心所病。

今年学寒郊,风味颇峭硬。

虽云六十化,未免近饾饤。

山人当自寿,雄据天童胜。

以诗作佛事,四海必响应。

聊为童子戏,直入散僧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