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

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翻译

七夕夜晚漫长,相会仅此一夜。
月光如帐中烛火,云彩似渡河的桥梁。
水中倒影的金冠闪烁,风吹过时玉佩摇曳。
只担心夜太短促,明早又要分离。

注释

迢迢:形容遥远或漫长。
相逢:相遇,指情人相会。
帐烛:帐中的蜡烛,比喻明亮的月光。
渡河桥:象征性的桥梁,意指鹊桥。
金冠:古代贵族或神祇的头饰,此处可能指心爱之人。
玉佩:珍贵的饰品,常用于表达女性之美。
更漏:古代计时器,滴水声代表时间流逝。
明朝:明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情境,即织女和牛郎的传说中,夫妻一年一度的相会情景。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象来烘托这一主题。

“七夕景迢迢”一句直接描写了七夕之夜的美好景色,“迢迢”字生动表现出了夜空中星辰辉煌的气氛。接下来的“相逢只一宵”则点明了织女和牛郎一年一度相会的情感焦点,既表达了珍贵又寓含着对时间的无奈。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神奇而浪漫的天际。月亮如同举行婚礼时打开的灯烛,云朵变成了织女跨越银河的桥梁。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更是在诗意中营造了一个超脱凡尘、纯粹爱情的境界。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这两句则细腻地刻画出了织女和牛郎相会时的装饰与姿态。月光下金色的头饰轻轻摇曳,风中玉制的佩饰随之轻轻摆动。这既展现了古代女性的精致与优雅,也增添了一种飘逸脱俗的意境。

最后,“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表达了诗人对这短暂相会的担忧和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的不舍。钟漏滴答,时间流逝得越来越快,明朝即将到来的离别让人感到愁绪满胸。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精致细腻的笔触和深情款款的情感,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充满浪漫色彩、又不免令人感伤的七夕夜晚。

收录诗词(19)

清江(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僧。幼出家,代宗大历初至杭州华严寺,师华严宗僧人守真。归越州开元寺后,又从昙一学《四分律》。大历、贞元间以能诗闻名于江南,与诗人皎然齐名,时称会稽二清。与当时诗人交往频繁。晚年住襄州辨觉寺,约卒于宪宗元和间。《宋高僧传》卷十五有传,另参《唐才子传》卷三。其诗多送别赠答及行旅抒怀之作。《全唐诗》存诗1卷

  • 籍贯:会稽(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773

相关古诗词

上都酬章十八兄

每叹经年别,人生有几年。

关河长问道,风雨独随缘。

寓蝶成庄梦,怀人识祢贤。

徽猷不及此,空愧白华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夕次襄邑

何处戒吾道,经年远路中。

客心犹向北,河水自归东。

古戍鸣寒角,疏林振夕风。

轻舟惟载月,那与故人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长安卧病

身世足堪悲,空房卧病时。

卷帘花雨滴,扫石竹阴移。

已觉生如梦,堪嗟寿不知。

未能通法性,讵可免支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送坚上人归杭州天竺寺

十年劳负笈,经论化中朝。

流水知乡近,和风惜别遥。

云山零夜雨,花岸上春潮。

归卧南天竺,禅心更寂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