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诗五悼亡作

画阁垂帘别样深,回廊乡屟更无音。

平生爱尔风云气,倘既消磨不自禁。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遵宪所作的《为诗五悼亡作》之一,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悼念亡者时内心的复杂情感。

首句“画阁垂帘别样深”,描绘了一幅幽静的画面,画阁之上挂着帘幕,显得格外深邃。这里运用了“画阁”、“垂帘”这样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暗示着悼念亡者的场景。

接着,“回廊乡屟更无音”,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伤的情绪。回廊上空荡荡的,没有了亡者熟悉的脚步声,只有寂静回响。这里的“乡屟”指代亡者,通过“更无音”的描述,表达了悼念者对亡者离去的深切怀念和内心的孤独感。

“平生爱尔风云气,倘既消磨不自禁。”这两句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亡者的深厚感情。在生前,诗人与亡者之间有着如风云般激荡的情感交流,而现在,这种情感似乎被时间的流逝所消磨,但诗人却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和思念。这两句诗情感真挚,表达了悼念者面对失去亲人的痛苦时难以言表的哀伤和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展现了悼念亡者时的内心世界,既有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也有对亡者深深的怀念之情,读来令人动容。

收录诗词(845)

黄遵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字:公度
  • 籍贯:汉族客家
  • 生卒年: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庚午中秋夜始识罗少珊文仲于矮屋中遂偕诗五共登明远楼看月少珊有诗作此追和时癸酉孟秋也

万蚕食叶蚕声酣,三条红烛光炎炎。

忽然大声出邻屋,偷窥有客掀襽衫。

狂吟高歌彻屋瓦,两日虎视方眈眈。

此人岂容交臂失,闯然握手惊雄谈。

问名识是将家子,《金版》、《玉匮》素所谙。

是时发策问兵事,胸中武库胥包含。

我方掀帘促膝坐,昂头有月来屋檐。

此人此月此楼岂可负此夕,辄邀吾友同追探。

巍巍明远楼,高插南斗南。

钲声鼓声宵戒严,我来不避官吏嫌。

蹑衣径上梯百尺,凭栏要到塔七尖。

天风吹衣怕飞去,汝我左右相扶搀。

织云四卷天不夜,空中商悬圆明蟾。

沈沈矮屋万行瓦,昨者煮海今堆盐。

回头却望望东海,濛濛烟气团蔚蓝。

其馀人家亿万户,水波不动澄空潭。

三更夜深风露重,下士万蚁齐黑酣。

大千世界共此月,今夕只照人两三。

虽然无肴无酒不得谋一醉,犹有惊人好句同掀髯。

别来此月几圆缺,三人两地同观瞻。

匆匆三年忽已过,秋风重磨旧剑镡。

羊城相见执手笑,追述往事言呢喃。

男儿竟作可怜虫,等此蓄缩缠窠蚕。

少珊少珊我且与汝共登越王之高台,白云往来驾两骖。

试寻黄屋左纛旧霸业,阴符发箧温韬钤。

不然泛舟南海南,乘风破浪张长帆。

要借五十犗铒钓此臣鳌去,刳腹脔肉供口馋。

使君于此自不凡,何苦徒作风月谈。

要搏扶摇羊角直上九万里,埋头破屋心非甘!

噫嘻乎,埋头破屋心非甘!

形式: 古风

寄四弟(其一)

雏雁毛羽成,各各南北飞。

与君为兄弟,义兼友与师。

师严或伤和,肝鬲君所知。

阶前百尺桐,浓绿侵须眉。

树根两坐石,一平一嵚崎。

我坐拾落叶,君立攀高枝。

此读彼吟哦,形影常相随。

有时隔屋语,亦复穴壁窥。

当时忘此乐,亦已乐不疲。

人生欢聚时,何知苦别离。

形式: 古风

寄四弟(其二)

匏瓜系不食,壮夫是所羞。

出门望长安,远在天尽头。

贡士亲署名,行作万里游。

念此当乘离,恩情日绸缪。

今年槐花黄,挂帆来广州。

亦谓此恨浅,待我过深秋。

秋风亦已过,别恨终悠悠。

欲归不得归,飘蓬迹沈浮。

登高插茱萸,重阳风飕飕。

以汝异乡思,知我游子忧。

千里远相隔,已恨归滞留。

何况万里别,益以十年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人境庐杂诗(其一)

春风吹庭树,树树若为秋。

忽作通宵雨,来登近水楼。

湿云攒岫出,叠浪拍天流。

不识新波长,沙边有睡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