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恬亭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恬亭的栏杆探到水面上,周边绿树围绕,溪岸沿着地势高低错落,一直深入青翠的山峦。
太阳落了人在断桥上单独地站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互相依偎。
清静地游览才觉得心不累,幽静的地方有谁知道世上还有事情。
想着到了深夜还要再徘徊,然后在秋风中望着天上挂着的斜月坐着钓鱼船回去。

注释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山光水色青翠缥缈。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诗人在溪边徜徉之际,感受到了心灵的解脱和平静。"槛临溪上绿阴围"一句,通过对溪水两岸绿意盎然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随后"溪岸高低入翠微"则进一步描绘了溪流蜿蜒曲折的特点,溪岸因地势的起伏而显得层次分明,景色如画。

"日落断桥人独立"一句,使人联想到了黄昏时分,一座古老的断桥旁,只有诗人一人静立,似乎在与夕阳和大自然对话。接下来的"水涵幽树鸟相依"则展现了溪流中水质清澈,树木繁茂,小鸟依树而栖,生机勃勃。

"清游始觉心无累"表达了诗人在此宁静环境中的心境,感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静处谁知世有机"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理,似乎只有在这样的静谧之地,才能体会到世界的真实与深邃。

最后两句"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船归"描绘了夜幕降临后诗人继续等待夜色更加浓厚,与友人共同倚在船上,享受着秋夜的凉风和斜挂的明月,最终驾舟而归。这样的场景,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颂,也隐含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期待与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状态。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尹村道中

满眼霜吹宿草根,谩知新岁不逢春。

却疑青嶂非人世,更觉黄云是塞尘。

万里张侯能奉使,百年曾子肯辞亲。

自怜许国终无用,何事纷纷客此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文元贾公挽辞二首(其二)

铭旌萧飒九秋风,薤露悲歌落月中。

华屋几人思谢傅,佳城今日闭滕公。

名垂竹帛书勋在,神寄丹青审象同。

天上貂蝉曾梦赐,归魂应佩紫阳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文元贾公挽辞二首(其一)

功名烜赫在三朝,经术从容辅汉条。

儒服早纡丞相绂,戎冠再插侍中貂。

开仓六塔流人复,出甲甘陵叛党销。

东第祇今空画像,当时于此识风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王子直挽辞

多才自合至公卿,岂料青衫困一生。

太史有书能叙事,子云于世不徼名。

丘坟惨淡箕山绿,门巷萧条颍水清。

握手笑言如昨日,白头东望一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