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元贾公挽辞二首(其二)

铭旌萧飒九秋风,薤露悲歌落月中。

华屋几人思谢傅,佳城今日闭滕公。

名垂竹帛书勋在,神寄丹青审象同。

天上貂蝉曾梦赐,归魂应佩紫阳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秋风中飘摇的铭旌,月光下哀歌的薤露。
有多少人在华丽的屋宇中怀念谢傅,今日的佳城却关闭着滕公。
功绩永载史册,英灵与丹青共存。
他曾梦见天上的貂蝉被赐予,灵魂应已归宿紫阳宫。

注释

铭旌:墓前的旗帜或告示牌。
萧飒:凄凉、冷清。
九秋:秋天的代称,此处指深秋。
薤露:古代挽歌中的短歌,象征死亡。
华屋:豪华的房屋,常用来指代显赫人物的居所。
谢傅:指谢安,东晋名臣,以其才智和风度著称。
佳城:美好的墓地,此处指滕公的陵墓。
滕公:滕王李元婴,唐朝宗室,此处借指滕公。
竹帛:竹简和丝帛,古代书写材料,代指史书。
勋在:功绩永存。
丹青:绘画,这里指画像。
天上貂蝉:古代神话中的美女,此处可能象征尊贵或荣耀。
梦赐:在梦中被赐予。
紫阳宫:道教中的宫殿,象征仙境或死后归宿。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属于挽词一类,用于悼念逝者。在此,我将对其进行鉴赏。

首句“铭旌萧飒九秋风”以富有表现力的意象开篇,铭旌即铭带,用来悬挂贵族或官员的印章,萧飒则形容秋天的风声。这里通过对秋风的描绘,既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和悲凉的情感。

“薤露悲歌落月中”中的“薤露”指的是草上的露水,这里借用来形容诗人心中的悲哀。悲歌落月,既可以理解为在明月之下高声歌唱出内心的悲伤,也暗示着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情怀。

第三句“华屋几人思谢傅”中,“华屋”指的是豪华的住宅,而“谢傅”则是对逝者的追思。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缅怀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寂与哀伤。

接下来的“佳城今日闭滕公”一句,透露出一种失落和封闭的情绪。“佳城”可能指的是某个美好的地方或记忆,而“今日闭滕公”则暗示了一种隔绝与孤独,或许是在表达对逝者无法再见的无奈。

“名垂竹帛书勋在”一句,诗人表达了希望将逝者的功绩和美名传诸后世。竹帛是古代用于写字的材料,这里象征着文字记载的永恒性。

接着,“神寄丹青审象同”则是在强调逝者精神或魂魄与天地万物共融,希望其在另一个世界中得到安息。“丹青”指的是用丹青绘制的画作,这里可能是对逝者形象的一种美化。

最后,“天上貂蝉曾梦赐,归魂应佩紫阳宫”一句,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灵魂升华的情怀。貂蝉即蝴蝶,这里象征着精神的自由飞翔;“归魂”则是希望逝者的灵魂能够安息,而“紫阳宫”可能是一个理想中的美好去处。

总体而言,王安石在这首挽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深切的哀思与追念,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己对生命、死亡以及超脱世俗束缚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文元贾公挽辞二首(其一)

功名烜赫在三朝,经术从容辅汉条。

儒服早纡丞相绂,戎冠再插侍中貂。

开仓六塔流人复,出甲甘陵叛党销。

东第祇今空画像,当时于此识风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王子直挽辞

多才自合至公卿,岂料青衫困一生。

太史有书能叙事,子云于世不徼名。

丘坟惨淡箕山绿,门巷萧条颍水清。

握手笑言如昨日,白头东望一伤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王中甫学士挽辞

同学金陵最少年,奏书曾用牍三千。

盛名非复居人后,壮岁如何弃我先。

种橘园林无旧业,采蘋洲渚有新篇。

蒜山东路春风绿,埋没谁知太守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王村

晻霭王村路,春风北使旗。

尘催轻骑走,寒咽短箫吹。

揽辔联貂帽,投鞭各酒卮。

纷纷小儿女,何事倚墙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