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三吟

行年六十有三岁,齿发虽衰志未衰。

耻把精神虚作弄,肯将才力妄施为。

愁闻刮骨声音切,闷见吹毛智数卑。

珍重至人尝有语,落便宜是得便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我已经六十三岁了,虽然牙齿头发已经衰退,但志向并未衰退。
我羞于空耗精力,绝不会随意施展才华。
听到类似刮骨疗伤的尖锐声音,我感到忧虑;看到微不足道的挑战,我深感沮丧。
尊敬的人曾说过,真正的智慧在于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因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注释

行年:年龄。
六十有三岁:六十三岁。
齿发:牙齿和头发。
虽:虽然。
志未衰:志向并未衰退。
耻:羞耻。
虚作弄:空耗精力。
妄施为:随意施展。
愁闻:忧虑听到。
刮骨声音切:像刮骨疗伤般的尖锐声音。
闷见:感到沮丧看到。
吹毛智数卑:微不足道的挑战。
至人:尊敬的人。
尝有语:曾说过。
落便宜:避免麻烦。
得便宜:得到收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六十三吟》,诗中表达了诗人步入老年但意志依旧坚定的态度。首句"行年六十有三岁,齿发虽衰志未衰",诗人自述年纪虽大,但精神不减,显示出其坚韧的人生态度。接下来的两句"耻把精神虚作弄,肯将才力妄施为",表达了诗人不愿空耗精力于无谓之事,也不轻易滥用才华,体现了他的谨慎和自尊。

"愁闻刮骨声音切,闷见吹毛智数卑",通过描绘对他人过于严苛的行为感到忧虑和厌烦,表达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洞察,以及对智谋浅薄者的不屑。最后,诗人引用"至人尝有语,落便宜是得便宜",意在强调真正的智者懂得避免不必要的纷争,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这正是诗人的处世哲学。

总的来说,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原则,拒绝虚浮,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内乡兼隐亭

兼隐诧来书,于时特起予。

民淳无讼听,县僻类山居。

簿领杯盘外,官联谈笑馀。

不知当此际,傍邑更谁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天地吟

天人之际岂容针,至理何烦远去寻。

凶焰炽时焚更烈,恩波流处浸还深。

长征戍卒思归意,久旱苍生望雨心。

祸福转来如反掌,可能中夜不沉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天宫小阁倚栏

六尺残躯病复羸,况堪日日更添衰。

满怀可惜精明处,一语未能分付时。

沙里有金然索拣,石中韫玉奈何疑。

此情牢落西风暮,倚遍栏干人不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天津闲步

天子旧神州,葱葱气象浮。

园林闲近水,殿阁远横秋。

浪雪暑犹在,桥虹晴不收。

人间无事日,此地好淹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