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时人皆拜岁,山僧也贺年。
光明一点在,从听二轮迁。
顺俗高叉手,和光小说禅。
个中如会得,佛祖本无传。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佛教与世俗生活的融合。"时人皆拜岁,山僧也贺年",诗人首先对比了世俗社会与山林中的僧侣对于新年的庆祝方式,暗示了佛教文化在民间的普及与接受。接着,"光明一点在,从听二轮迁",诗人借用了佛教中的"光明"与"二轮"(象征太阳与月亮)来比喻佛法的永恒与变化,强调了佛法在生活中的持续照耀与适应变迁的重要性。
"顺俗高叉手,和光小说禅",这里描述了僧人在顺应世俗的同时,通过手势与言语传递禅意,体现了佛教与世俗社会的和谐共存。"个中如会得,佛祖本无传",最后两句则表达了深刻的哲思,即如果能真正理解佛法的真谛,那么就不需要外在的教条或权威来传授,因为佛法的本质在于内心的领悟与实践。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释怀深对佛教精神与世俗生活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佛法内在价值的独到理解,体现了宋代佛教思想与文学艺术的融合。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三年住此空花相,今日归欤水月同。
去住不须论彼此,人生万事转头空。
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
降伏镜里魔军,成就梦中佛事。
九重天上官家敕,唤起西庵瞌睡人。
为瑞为祥人莫问,金毛师子玉麒麟。
口忻得计掩深关,口醭心灰一味闲。
自笑行藏无料处,又随缘业过焦山。
一室寥寥是何物,三贤十圣竭头参。
衲僧不会风前句,拟欲思量落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