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探寻。开篇"太白山前终日见,十旬假满拟秋寻"表达了诗人对于壮丽山川的日复一日的观赏,以及在十天假期结束时计划前往山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中峰绝顶非无路,北阙除书阻入林"则透露出尽管山高路险,但总有路径可循。诗人不畏艰险,欲继续深入山林之中,而"北阙除书"可能是指某种标记或记录,以助于探寻。
接下来的"朝谒此时闲野屐,宿斋何处止鸣砧"展现了诗人在清晨的漫步和夜晚的休息。"闲野屐"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怀,而"宿斋"则是在询问夜宿之地,可能是某个僧房或山中小屋,"鸣砧"则给人一种宁静、远离尘嚣的感觉。
最后一句"省中石镫陪随步,唯赏烟霞不厌深"中,"省中石镫"可能指的是某种装饰或是山路上的自然景观,它伴随着诗人的脚步。"唯赏烟霞不厌深"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烟霞之美的无限喜爱和向往,这里的"烟霞"象征着山中的迷离与神秘。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精神寄托地的探寻。这不仅是一次身体上的旅行,更是一种心灵上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