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遇

淮阴西汉一英雄,史氏持衡论亦工。

不向追亡羡萧相,却于援死著滕公。

岂知并绩三人杰,皆自当时一语功。

后世人材自戕贼,炎凉安得古人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淮阴城曾有一位西汉的英雄,史家对他的评价也非常公正。
他并不羡慕萧何追捕逃亡的功绩,反而赞扬滕公在救援危难中的英勇行为。
谁能料到,他们三人都是杰出的人物,全靠当时的那一句话成就了他们的名声。
后世的人才自我毁灭,哪里还能有古人的高尚情操和公正风气呢。

注释

淮阴:地名,指淮阴侯韩信的故乡。
史氏:指历史学家或史书。
萧相:萧何,汉初丞相,以追捕逃亡者闻名。
滕公:滕公夏侯婴,曾救过刘邦,被封为滕侯。
并绩:共同的业绩,指三位人物的成就。
一语功:关键性的话语或决策带来的成功。
人材自戕贼:后世人才自我毁灭,指道德沦丧。
炎凉:世态炎凉,形容人心冷漠,缺乏古人的公正无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和才子,对他们的英勇事迹和才华给予高度评价。开篇即点明淮阴之战中的西汉英雄,史家在评述历史时也显示出其高超的功力。接下来的两句表达诗人对古人不羡慕过去,不追求虚名,只是为了救死扶伤而英勇奋斗的赞赏。

“岂知并绩三人杰,皆自当时一语功。”这一句中,“三人杰”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些杰出人物,他们的卓越才能仅凭一言一行便能彰显。这里诗人通过对古人的肯定,强调了才华和勇气在特定时刻能够产生巨大影响。

最后两句“后世人材自戕贼,炎凉安得古人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后世人才的失望之情。他们或许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反而在各自的位置上自我毁灭。而“炎凉”一词,在这里可能用来形容世事变迁、冷暖不一的环境。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更加强调了古人的风骨难以企及。

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英雄和才子的怀念,以及对于后世人才不能复兴古人风采的叹息。诗中的意境深远,语言凝练,体现出了作者华岳在宋代的文学造诣和历史感悟。

收录诗词(402)

华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 字:子西
  • 籍贯:贵池(今属安徽)
  • 生卒年:1205

相关古诗词

责逋(其二)

刳肠植粟喂官牛,牛骨成尘粟未酬。

何事莲参犹阁笔,反怜花县若虚舟。

季公素重千金诺,胶鬲当贻万世羞。

愿效相如还赵璧,莫教颜色叹床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责逋(其一)

索逋无术谒公门,岂谓公门反怆神。

令尹幸酬三百索,痴儿犹恋一千缗。

如今索手方知错,自此甘心莫怨贫。

不是恩波不旁洽,五穷无奈苦随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贫居

贫居不暇理椽茅,只倩江山围一遭。

林鸟乐时知地僻,岭云閒处觉天高。

春衫著破重连线,臈酒擎乾独榨糟。

且把杯盘聊自适,不须平地起风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述怀

我生不解觅冠裳,满目风波祇自伤。

楮券不堪供虏币,沙筹那解足军粮。

人情在我随多寡,世态从他自短长。

只告天公乞安乐,百年随分老农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