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五)

小舟真一叶,下有暗浪喧。

夜棹醉中发,不知枕几偏。

天明问前路,已度千重山。

嗟我亦何为,此道常往还。

未来宁早计,既往复何言。

形式: 古风

翻译

小船就像一片叶子,下面隐藏着汹涌的暗流。
夜晚,我在半醉中划船出发,不知道船身偏离了多少方向。
天亮时询问前方的路,发现自己已经穿越了重重山峦。
哎,我在这里做什么呢?这条路我总是来来回回地走。
对于未来的打算,我宁愿不去过早计划,而对于过去的,又能说什么呢?

注释

小舟:形容船小如叶。
暗浪:不明显的、深藏的波浪。
喧:喧闹,形容水声大。
夜棹:夜晚划船。
枕:船舱中的枕头或倚靠处。
偏:偏离,倾斜。
天明:天刚亮。
度:度过,穿过。
千重山:形容山多且连绵不断。
嗟:感叹词,表示感慨。
何为:为何,做什么。
宁:宁愿。
早计:过早计划。
既往:过去的事情。
复何言:还能说什么。

鉴赏

这首诗是苏轼的《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哲理。诗中以小舟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暗浪喧喧象征着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夜晚独自在船上饮酒,醉意朦胧中发舟,不知枕头偏向何方,形象地描绘了人生方向的迷茫与无常。

"天明问前路,已度千重山"这两句,则透露了一种对未来道路的探索和对过往经历的回顾。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对个人生命旅程中不断攀越困难、寻找自我价值的体验。

最后两句"嗟我亦何为, 此道常往还。未來寧早計,既往復何言"则是诗人的深刻感悟。诗人似乎在自问,自己在这不断重复往返的人生道路上,是为了什么?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思想,即未来不可预测,过去亦无法改变,只能顺其自然。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小舟航行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自我探索的哲思,展示了苏轼深邃的人生观和超脱的心态。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六)

百年六十化,念念竟非是。

是身如虚空,谁受誉与毁。

得酒未举杯,丧我固忘尔。

倒床自甘寝,不择菅与绮。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七)

顷者大雪年,海派翻玉英。

有士常痛饮,饥寒见真情。

床头有败榼,孤坐时一倾。

未能平体粟,且复浇肠鸣。

脱衣裹冻酒,每醉念此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八)

我坐华堂上,不必麋鹿姿。

时来蜀冈头,喜见霜松枝。

心知百尺底,已结千岁奇。

煌煌凌霄花,缠绕复何为。

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九)

芙蓉在秋水,时节自阖开。

清风亦何意,入我芝兰怀。

一随采折去,永与江湖乖。

断丝不复续,斗水何足栖。

不如玉井莲,结根天池泥。

感此每自慰,吾事幸不谐。

醉中有归路,了了初不迷。

乘流且复逝,抵曲吾当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