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城

昆阳城外土非土,战骨多年化墙堵。

当时寻邑驱市人,未必三军皆反虏。

江河填满道流血,始信武成真不误。

杀人应更多长平,薄赋宽征已无补。

英雄争斗岂得已,盗贼纵横亦何数。

御之失道谁使然,长使哀魂啼夜雨。

形式: 古风

翻译

昆阳城外的泥土不再是泥土,多年的战骨化作坚固的城墙。
当年驱赶市民去寻找城邑,他们并非全都是叛乱的敌人。
江河被鲜血染红,道路流淌着悲痛,这才相信武力征服确实没错。
杀戮或许比长平之战更甚,轻税宽征也无法弥补这伤痕。
英雄间的争斗难道不由衷,盗贼横行又怎能计数。
统治者治理失当导致这一切,长久以来,哀伤的灵魂在夜雨中哭泣。

注释

昆阳城外:指战场之外。
战骨:战争留下的尸骨。
寻邑:寻找城邑。
未必:不一定。
反虏:叛乱的敌人。
江河填满:形容血流成河。
武成:武力成就。
长平:古代战场名,以惨烈著称。
薄赋宽征:减轻赋税和宽大征税政策。
盗贼纵横:盗贼横行。
何数:难以计算。
御之失道:统治者的失策。
哀魂:悲哀的灵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战乱后的萧瑟景象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开篇“昆阳城外土非土,战骨多年化墙堵”两句,通过对昆阳城外战骨累累、历经沧桑而渐渐融入城墙之中的描写,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

接着,“当时寻邑驱市人,未必三军皆反虏”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感慨,以及对于历史真相的探究。这里“三军”指的是官军,而“反虏”则是指敌人的称呼。这两句暗示着战争的混乱和复杂性,可能并非表面所见。

第三句“江河填满道流血,始信武成真不误”则通过江河被战死者的尸体堵塞、鲜血汇聚成河的惊人场景,强调了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后果,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武力统治手段的深刻认识和批判。

“杀人应更多长平,薄赋宽征已无补”两句,则是对历史上滥用武力、过度征税导致民不聊生的沉痛感慨。这里“长平”指的是长平之战,李世民(即唐太宗)在此战中大败北周军,统一了中国,但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

紧接着,“英雄争斗岂得已,盗贼纵横亦何数”表达了诗人对于长期战争导致英雄辈出却无法结束战乱,以及社会秩序崩溃、盗贼四起的无奈与哀叹。

最后,“御之失道谁使然,长使哀魂啼夜雨”则是对统治者迷失正确道路所导致的灾难和民众深切哀伤的感慨。这里“御之失道”指的是君主或统治集团丧失了正确的治国理念,“长使哀魂啼夜雨”则形象地表达了因战乱而亡灵的哀嚎和无尽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昆阳城历史战乱的反思,展现了一种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于战争、统治者责任以及历史真相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3)

苏洵(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 字:明允
  • 生卒年:1009年-1066年

相关古诗词

欧阳永叔白兔

飞鹰搏平原,禽兽乱衰草。

苍茫就擒执,颠倒莫能保。

白兔不忍杀,叹息爱其老。

独生遂长拘,野性始惊矫。

贵人织筠笼,驯扰渐可抱。

谁知山林宽,穴处颇自好。

高飙动槁叶,群窜迹如扫。

异质不自藏,照野明皓皓。

猎夫指之笑,自匿苦不早。

何当骑蟾蜍,灵杵手自捣。

形式: 古风

神女庙

巫阳仙子云为裾,高情杳眇与世疏。

微有薄酒安足献,愿采山下霜中蔬。

仙坛古洞何清虚,中有琼楼白玉除。

江上浩荡谁来过,闻道琴高驾鲤鱼。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荆门惠泉

古郡带荒山,寒泉出西郭。

嘈嘈幽响远,衮衮清光活。

当年我少年,系马弄潺湲。

爱此泉旁鹭,高姿不可攀。

今逾二十载,我老泉依旧。

临流照衰颜,始觉老且瘦。

当时同游子,半作泉下尘。

流水去不返,游人岁岁新。

形式: 古风

送王吏部知徐州

东徐三齐之南邻,夫子岂是三齐人。

辞嚣乞静得此守,走兔入薮鱼投津。

徐州绝胜不须问,请问项籍何去秦。

江山雄豪不相下,衣锦游戏欲及晨。

霸王事业今已矣,但有太守朱两轮。

还乡据势与古并,岂有汉戟窥城闉。

论安较利乃公胜,行矣正及汴水匀。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