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归来闾里问高年,此日惟公五福全。
三世儒科身及见,四经乡饮众推先。
安时不恨青衫晚,适意还欣綵服鲜。
终始哀荣无可憾,想应含笑入黄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名为《挽应伟节尊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挽歌,即用于悼念逝者之作。诗中的语言和意境都透露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崇敬。
首句“归来闾里问高年”表达了诗人回家乡后,去询问逝者的高寿岁数,这里的“高年”不仅是指年龄的长短,更含有对逝者长寿生命的尊重和怀念。紧接着“此日惟公五福全”则强调逝者生前享有五福(即富贵、长寿、和乐、善终、子孙满堂)之全,这是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厚感情。
第三句“三世儒科身及见”指的是逝者家族三代都有参加过科举考试的人,显示出其家学渊源、文化底蕴之丰富。第四句“四经乡饮众推先”则表明逝者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而且在乡里也享有很高的声望,被众人推崇。
“安时不恨青衫晚,适意还欣綵服鲜”这两句描绘了逝者生前能安享天年,不至于晚年贫困(青衫指贫穷之象),且对生活有着满足和喜悦之情。
最后,“终始哀荣无可憾,想应含笑入黄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哀荣之情,无所遗憾,认为逝者生前荣耀,死后也应该是满怀欣慰地离开人世。
这首诗通过对逝者一生的赞颂,展现了作者深切的悼念和对逝者高寿、学问、声望等方面的崇敬。同时,诗中的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挽歌这一形式的驾驭能力。
不详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吴郡为僚记少时,别来光景迅如飞。
江头我始怀章去,岭外君才解组归。
正望故人时见过,回思往事遽成非。
死生契阔无穷恨,极目高原泪满衣。
世趋捷径蹈危机,公独安恬度岁时。
但见谦谦卑自牧,不为赫赫急人知。
政成名已闻丹扆,官满身将上赤墀。
岂料一朝成奄忽,空传南国去思碑。
慷慨平群盗,能为众所难。
身虽淹武弁,志不负儒冠。
义概千钧重,心田万顷宽。
故山方适意,清梦忽惊残。
倾盖如前日,分携忽累年。
我方来旧治,公已辟新阡。
宿草荒三径,寒云惨一川。
善人无复见,回首已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