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董伯玉不向东山久韵(其四)

尘缘嗟未断,俗事颇相关。

虽怀林下趣,坐失山中闲。

时令清夜里,梦绕云水湾。

寄语猿鹤伴,明朝归故山。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尘世的缘分还未了结,世俗之事又与我紧密相连。
虽然内心向往隐居的乐趣,却因忙碌而失去了山中的宁静。
在这个清凉的夜晚,梦境飘荡在云雾缭绕的水边。
我告诉我的猿鹤伙伴们,明天我将回归久别的故乡山川。

注释

尘缘:世俗的缘分。
嗟:叹息。
未断:尚未结束。
俗事:世俗之事。
颇:相当,很。
相关:有关系。
虽:虽然。
怀:怀着。
林下趣:隐居的乐趣。
坐失:因为…而失去。
山中闲:山中的宁静。
时令:季节。
清夜:清凉的夜晚。
梦绕:梦境围绕。
云水湾:云雾缭绕的水边。
寄语:告诉。
猿鹤伴:猿猴和仙鹤这样的伴侣。
明朝:明天。
归故山:回归故乡的山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所作,名为《和董伯玉不向东山久韵(其四)》。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生活向往以及归隐之情的诗句。

“尘缘嗟未断,俗事颇相关。”这两句表明诗人虽然想要摆脱世俗纠缠,但现实中依然有很多牵绊和琐事需要处理。这里,“尘缘”指的是世间的羁绊,“俗事”则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杂事。

“虽怀林下趣,坐失山中闲。”诗人心中向往的是林下的自然风光,但实际上却没有享受到山中悠闲自在的生活。这里“林下趣”指的是对大自然的向往,而“坐失山中闲”则表达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

“时令清夜里,梦绕云水湾。”诗人在一个清凉的夜晚,心中充满了对远方山水之地的怀念。这里,“时令清夜里”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凉,而“梦绕云水湾”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

“寄语猿鹤伴,明朝归故山。”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山中动物(猿鹤)的吟咏,传达了自己想要回到故乡山中的愿望。这里,“寄语”是诗人情感的寄托,而“明朝归故山”则表达了他坚定的归隐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世俗与自然,展现了诗人强烈的归隐之情和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146)

吴芾(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浙江台州府人(现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田市吴桥村)人。绍兴二年(1132)进士,官秘书正字,因揭露秦桧卖国专权被罢官。后任监察御史,上疏宋高宗自爱自强、励精图治

  • 字:明可
  • 号:湖山居士
  • 生卒年:1104—1183

相关古诗词

和鲁漕途中喜雪

陡觉同云翳四山,捲帘聊复望江干。

举头喜见迎春雪,抱膝从教彻地寒。

预卜丰穰知岁乐,潜消瘴疠想民安。

一樽正欲同清赏,咫尺胡为会合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和鲁漕喜雨韵

下车逢好雨,清兴一何长。

暑退郊原爽,风生院落凉。

登楼延夜月,绕树探秋香。

况得陪诗社,从容乐岁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和楼大防韵

嗟余本何人,累然居海峤。

家世业为农,有田在岩窔。

春到耦妻耕,寒来从母漂。

屋角日诛茅,杖头时荷蓧。

迨冠知读书,聊为起家兆。

有琴既无弦,有剑亦无鞘。

侥倖厕末科,安敢缀天彯。

但期窃斗升,活此老与少。

岂谓暮年中,亦误蒙收召。

曾未著微劳,遽使登华要。

自度老无能,共知愚不肖。

纵未遭人非,难逃天日照。

傥不速休官,宁免渊明笑。

矫矫渊明贤,千载谁能绍。

瓶粟虽无储,风标松比峭。

诗篇虽不多,笔力天与妙。

顾余岂能诗,微吟蚯蚓窍。

可笑不自量,辄欲赓高调。

贰车真豪英,逸如千里骠。

又如礼乐器,肃然在宗庙。

有美颀而长,视容清且瞭。

自应辅明时,与国增光耀。

胡为佐一州,从容陪坐啸。

乘兴来湖山,欲看余把钓。

濯足玩水云,纵目观野烧。

喜余和陶作,举杯为余釂。

草具虽萧疏,亦复为余嚼。

余已学渊明,公方跂周召。

出处既不侔,无由远相叫。

愿公保令名,求贤行有诏。

形式: 古风

咏海棠

古人花谱名浮实,独有海棠真第一。

我家千树足奇花,晚得此花尤杰出。

每逢春色鼎来时,争逞新妆媚晴日。

浑如酒晕入香腮,宛似胭脂施玉质。

雨后妖娆倍有情,天然富贵曾无匹。

夜深烛下更端相,睡起还疑春思郁。

老来百事尽疏慵,颇喜与花时款密。

岂知牢落向江城,骤尔乖离心若失。

试从僻陋强搜寻,偶得一株天所乞。

纤枝虽瘦不禁春,亦有花光相照拂。

一时游子睹争先,共叹凡花难跂及。

愈令倦客忆故园,不觉泪沾衫袖湿。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