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步仍用韵示封张二子(其一)

散策溪头路,溪回路更迂。

山随行处好,人似往年无。

波静鱼千里,天晴春一壶。

龙门何限景,岁晚不相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漫步于溪边小径的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首句“散策溪头路”,开篇即以“散策”二字,生动地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行走状态,仿佛在溪边的小路上随意漫步,没有目的,只有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

“溪回路更迂”,溪流曲折,小径也随之蜿蜒,增添了行走的乐趣和探索的意味。这种“迂回”的路径,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美妙,也暗示了人生的曲折与复杂。

“山随行处好,人似往年无。”这两句将自然美景与人事变迁巧妙结合。山色随着行进而变换,美不胜收;而人事则似乎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得陌生,表达了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波静鱼千里,天晴春一壶。”进一步描绘了水面上的宁静与天空的晴朗,鱼儿在水中悠游,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而“春一壶”则形象地比喻了春天的美好如同一壶酒,让人沉醉其中。

最后,“龙门何限景,岁晚不相孤。”龙门,此处可能指代某种象征意义的地点或心境,意味着无论岁月如何更迭,总有无限的美景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和欣赏。岁晚之时,诗人并不感到孤独,因为自然界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相伴,成为他永恒的伴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动人。

收录诗词(183)

段克己(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菊庄。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 字:复之
  • 号:遁庵
  • 籍贯: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
  • 生卒年:1196~1254

相关古诗词

五月二十三日夜分雨作凉风飒然木叶萧瑟绝似往年七八月感时物之变不能为怀漫浪成诗聊以自释

云压虚檐黯不收,雨声飞妥碧山头。

帘帏清彻三更梦,枕簟凉生五月秋。

入夜悲风何淅沥,先时病叶已飕飗。

心非木石能无感,唤起悠悠故国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和家弟诚之诗社燕之作(其一)

胶胶世事久经谙,肯著红尘换翠岚。

骐骥捕鼷非所任,干将补履岂其堪。

老无成事唯多懒,少不如人何更贪。

花下一杯谁伴我,清风明月便为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和家弟诚之诗社燕之作(其二)

欲归谁不遣君归,却恨归来事事违。

烽火未休家信少,山州良是故人稀。

黄金入手还能散,白雪盈头不肯飞。

试问春愁都几许,长江滚滚日晖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红梅用诚之弟韵(其一)

梅花香里倚蒲团,万事人间总不干。

醉梦每怜春意浅,诗魂长绕夜枝寒。

记曾上苑溪边见,又向前村雪里看。

回首青蕤已如豆,齿牙衰朽怯微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