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叙州太守吴惟谦

柳暗金阊春未晴,叙南太守欲宵征。

哦诗西日方成句,借笠东家拟饯行。

笋苦曾闻涪老赋,荔红遥想僰人迎。

莫言万里为遐郡,须信文翁政有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春天的金阊城阴暗不明,叙南太守计划连夜出行。
他吟哦着诗句直到夕阳西下,向东邻借了斗笠准备践行。
想起涪陵老人曾写过苦笋的诗篇,远方的僰人该会以红荔迎接。
别以为遥远的地方就是荒僻之地,要知道文翁的教化政策已见成效。

注释

柳暗:形容柳树茂密,光线昏暗。
金阊:地名,古代苏州的别称。
宵征:夜间出行。
哦诗:吟咏诗歌。
涪老:指代某位写过苦笋诗的老者,可能来自涪陵。
僰人: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这里指代当地居民。
遐郡:偏远的郡县。
文翁:汉代蜀郡太守,以兴办教育而闻名。
政有成:指文翁的政绩显著,教育有成效。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朱存理所作,名为《送叙州太守吴惟谦》。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美好的祝愿。

"柳暗金阊春未晴,叙南太守欲宵征。"

这两句描绘出初春时节的景象,柳树尚未吐绿,金阊(即古代城门或宫门)在春天的阴霾中显得有些沉闷。而叙州太守吴惟谦正准备夜行,可能是因公务需要而别离。

"哦诗西日方成句,借笠东家拟饯行。"

这里反映了诗人在夕阳的余晖中完成了一首诗作,并且计划到东边的某个家庭(东家)去进行饯行,这可能是一种仪式或者是友好往来的活动。

"笋苦曾闻涪老赋,荔红遥想僰人迎。"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诗人涪老的赞美,他曾经听说过涪老的诗作。而“荔红”指的是荔枝呈现出的红色,可能是对远方景色的缅怀或想象,这里与“僰人迎”相呼应,展现了对边疆民族人民友好接待的美好情感。

"莫言万里为遐郡,须信文翁政有成。"

最后两句,诗人劝告不要说远方是荒凉的地方,因为相信吴太守文武双全,将会在任上取得成就。

综观全诗,朱存理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美好的祝愿,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对于文学、自然美景以及边疆民族人民的深厚情感。

收录诗词(19)

朱存理(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黄叔万游西湖韵

城西去天才尺五,溯游从之不脩阻。

西湖春水涨旧痕,葡萄盎盎浮春醑。

鱼成队阵影虚游,禽呼友朋声乐与。

船行是处有佳趣,芳草和烟迷断浦。

小桥曲径通深幽,疑在阆风与玄圃。

花飞犹有半妆在,柳长尚作画眉妩。

酒中之仙仅八人,把杯谁是湖山主。

楼台倒影俯清漪,密树摇风翠交舞。

妙处政自落笔难,安得君房妙言语。

只将剧饮饯残春,一醉忘形到尔汝。

黄香可人招不来,云烟落纸英词吐。

三年与君巴峡游,至今诗名播西土。

金华不生有嫡孙,一时纸贵人争睹。

维莫之春作兹游,绝忆苏仙赋东武。

从今风月三千篇,要扫冰溪九万楮。

芰荷立水更重游,当戒行厨治尊俎。

形式: 古风

俞舜俞作墨梅八轴皆取古人诗句请余赋之

天生万物俱森罗,诗人于梅诗独多。

不言成蹊桃与李,何敢当此不类歌。

由来画中有新诗,俞君造次以笔追。

浑然莫知诗画异,手与心犹不自知。

红杏花开惊羯鼓,虞美草认歌声舞。

笔能招此玉梅梦,花非解语如欲语。

我生身世两茫茫,独与此花交分长。

书窗有月半弄影,山驿无风远有香。

溪流落英送我别,谁念孤芳增皎洁。

此时我有万斛愁,吹断参差山石裂。

吴霜忽点双鬓华,故人各在天一涯。

南望一枝书断绝,临风不复三叹嗟。

天花何曾著禅定,百忧炼心澄古井。

世有铁心石肠人,举似我诗应首肯。

形式: 古风

昭君村

黄沙漫空天一色,漠北阴山断行迹。

明妃辞汉适单于,委骨胡沙无来日。

心事欲向琵琶传,天荒地老何人识。

胡雁经年去会还,汉月几夜圆复缺。

雁飞那解寄音尘,月明不管人愁绝。

冢上千年不改青,怨入边风与羌笛。

谁为君王设此谋,纵杀画工果何益。

至今犹使昭君村,有女炙面殊不惜。

汉已无策唐效之,公主沦弃豺狼域。

何不设备禦狂胡,人言仲舒计已疏。

不以女色媚穹庐,圣宋之德千古无。

形式: 古风

送閤学袁尚书帅蜀(其一)

平章西事久仪图,朝有佥言帝曰俞。

竟识向来袁彦道,无忧今有管夷吾。

汉中席捲三秦定,卞子功成两虎俱。

根本所先能用蜀,况乘兴运即擒胡。

蜀备三边北最多,西南未易便包戈。

嗟哉作俑茶盐酒,久矣疲民战守和。

筑室道谋须勇决,养鱼沸鼎益烦苛。

归来便把中书笔,留与儿童日咏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