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华阴

腊尽促归心,行人及华阴。

云霞仙掌出,松柏古祠深。

野渡冰生岸,寒川烧隔林。

温泉看渐近,宫树晚沈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冬天将尽催促着回家的心意,旅人行至华阴县。
云霞缭绕中的仙人之掌显现,古老的松柏环绕着深邃的祠庙。
野外的渡口冰层覆盖在岸边,寒冷的河流燃烧般的景色隔着树林。
温泉似乎越来越近,宫中的树木在傍晚显得沉静深沉。

注释

腊尽:冬季将尽。
促:催促。
归心:回家的心情。
行人:旅人。
华阴:地名,古代中国的一个县。
云霞:云彩和霞光。
仙掌:比喻仙人或仙境的景象。
出:显现。
松柏:常绿乔木,象征长寿和坚韧。
古祠:古老的祠庙。
野渡:野外的渡口。
冰生岸:冰层覆盖在岸边。
寒川:寒冷的河流。
烧隔林:形容景色如火焰般燃烧,隔着树林。
温泉:自然的热水泉。
渐近:逐渐接近。
宫树:宫殿周围的树木。
晚沈沈:傍晚时分,树木显得深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行者在冬末即将回家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旅人归心似箭的情怀。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腊尽促归心,行人及华阴。" 开篇便点明时间与地点,"腊尽"指的是年末,旅人的内心充满了回家的急切之情,而他正途经华阴,这里既是地理位置,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归属感。

"云霞仙掌出,松柏古祠深。"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山川壮丽的画面,"云霞仙掌" 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而"松柏古祠深" 则透露出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厚重。

"野渡冰生岸,寒川烧隔林。" 这两句则写出了严冬中旅途的艰辛与自然景观的奇特,"野渡" 和 "寒川" 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在严酷环境下的坚持和挑战。

"温泉看渐近,宫树晚沈沈。" 最后两句透露出一种期待与平静,"温泉" 常常象征着安逸与舒适,而"宫树晚沈沈" 则是一种时间流逝的沉淀感,使人不禁思索生命中的许多过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于归属与安宁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44)

皇甫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孝常,皇甫冉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杨儇榜进士。工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高仲武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中兴间气集》卷下),时人以比张载、张协、景阳、孟阳。历官侍御史。后坐事贬舒州司马,移阳翟令。《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唐才子传》传于世

  • 籍贯:润州丹阳
  • 生卒年:785

相关古诗词

酬郑侍御秋夜见寄

摇落空林夜,河阳兴已生。

未辞公府步,知结远山情。

高柳风难定,寒泉月助明。

袁公方卧雪,尺素及柴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题赠吴门邕上人

春山唯一室,独坐草萋萋。

身寂心成道,花闲鸟自啼。

细泉松径里,返景竹林西。

晚与门人别,依依出虎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建元寺西院寄李员外纵联句

寄隐霜台客,相思粉署人。

诚知阡陌近,无奈别离频。

夜色迷双树,钟声警四邻。

散才徒仰鲍,归梦远知秦。

雨带清笳发,花惊夕漏春。

招摇随步锡,髣髴听行轮。

要路推高足,空林寄一身。

盛名知独擅,良会忆相亲。

稍涤心中垢,都遗陌上尘。

今宵此堂集,何事少遗民。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建元寺昼公与崔秀才见过联句与郑奉礼部同作

人闲宜岁晚,道者访幽期。

独与寒山别,行当暮雪时。

柏台辞汉主,竹寺寄潜师。

荷策知君待,开门笑我迟。

暮阶县雨足,寒吹绕松枝。

理辩尘心妄,经分梵字疑。

久承黄纸诏,曾赋碧云诗。

然诺惊相许,风流话所思。

筌忘心已默,磬发夜何其。

愿结求羊侣,名山从所之。

形式: 排律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