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秦庭痛哭血成川,翻讶中行背可鞭。
南北共知忠义苦,平生只少两淮缘。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将领文天祥的作品,反映了他在抗金战斗中不屈不挠、忠义坚定的英雄气概。诗人以“秦庭痛哭血成川”开篇,表达了对国家沦丧和民众苦难深切的忧虑之情。"翻讶中行背可鞭"则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的惨烈与自我鞭策的坚定决心。
“南北共知忠义苦”一句,显示了诗人忠诚守志、无论南北皆为天下所 공认的崇高境界。"平生只少两淮缘"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出生并成长于江苏(古称“两淮”)这一地域背景的自我反思,表达了他虽生活在特定区域,却拥有超越地域限制的广阔胸襟。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文天祥个人的英雄气概与忠义情怀,也映射出整个时代的悲壮与斗争。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以及在艰难时世中坚守节操的决心。这首诗语言沉雄、意境深远,是研究宋代文学、了解古代英雄人物的一扇窗。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琼花堂上意茫然,志士忠臣泪彻泉。
赖有使君知义者,人方欲杀我犹怜。
真州送骏已回城,暗里依随马垛行。
一阵西州三十里,摘星楼下打初更。
扬州昨夜有人来,误把忠良按剑猜。
怪道使君无见解,城门前日不应开。
人人争劝走淮西,莫犯翁翁按剑疑。
我问平山堂下路,忠臣见诎有天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