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人人争劝走淮西,莫犯翁翁按剑疑。
我问平山堂下路,忠臣见诎有天知。
这两句诗是南宋时期爱国将领文天祥的作品,反映了他在抗金战争中的英勇与忠诚。"人人争劝走淮西,莫犯翁翁按剑疑"表达了文天祥面对众人的劝说退守淮河以西时的坚定立场,他手按长剑,心存疑惑,但决不轻易后撤,这里体现出了他作为将领的勇气和坚定的防线。"我问平山堂下路,忠臣见诎有天知"则透露出诗人在面对朝廷责难时仍坚守正道的决心。他询问前往平山堂的道路,同时表明身为忠诚的臣子,即使受到责备,他相信上苍会有所了解,这不仅展现了文天祥的忠义品格,也映射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深切的关怀。整体而言,这两句诗以其沉稳凝练的笔法,勾勒出了一个坚定不移、忠贞不渝的英雄形象,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写照。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有客仓皇欲赴壕,一行性命等鸿毛。
白兵送我扬州去,惟恐北军来捉逃。
沧海人间别一天,只容渔父钓苍烟。
而今蜃起楼台处,亦有北来蕃汉船。
自海陵来向海安,分明如渡鬼门关。
若将九折回车看,倦鸟何年可得还。
孤舟渐渐脱长淮,星斗当空月照怀。
今夜分明栖海角,未应便道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