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之苻从竹者非载赓呈似

天与西头扫泽苻,飞英亦暗合孙吴。

冰肌起粟愁云母,水骨浮槎立雪姑。

竹丈夫哉能崛强,梅兄弟者亦清癯。

一蓑谁傍篷笼宿,画出寒江独钓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苍穹之巅扫荡苻秦残兵,飘落的花瓣也暗合孙权和吴国的英勇。
冰肌生寒,如同云母般令人担忧,水骨般的枝条在雪中挺立,如同姑射山的仙子。
竹子啊,你展现出坚韧不屈的精神,梅花啊,你们兄弟清瘦而高洁。
谁披着蓑衣依偎在小舟旁过夜?这画面仿佛是画家描绘的寒江独钓图。

注释

扫泽苻:比喻扫荡敌军。
孙吴:指三国时期的孙权和吴国。
云母:一种矿物,比喻肌肤的冰冷。
水骨浮槎:形容枝条在水中漂浮,如槎木。
清癯:形容人清瘦而有风度。
一蓑:蓑衣,古代农夫的雨具。
画出:比喻创作出的画面。
寒江独钓图:象征隐士或孤独的生活方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的山水画面。开头两句“天与西头扫泽苻,飞英亦暗合孙吴”通过对比,生动地展现了雪花纷飞中竹子和苇草的坚韧与优雅,以及它们在严寒中的独特风采。“冰肌起粟愁云母,水骨浮槎立雪姑”则以精美的笔触描绘了竹子的洁白如玉、质感细腻,以及其在雪中挺立不倒的姿态。

接下来的“竹丈夫哉能崛强,梅兄弟者亦清癯”两句,不仅赞扬了竹子和梅花在严寒中的坚强与清雅,更通过赋予它们人格化特征,将自然景物的人文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一蓑谁傍篷笼宿,画出寒江独钓图”则描绘了诗人在雪地里建造临时的避风所在,并以此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孤独渔夫在严冬之际独自垂钓的情景。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构图能力,也反映了他对静谧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热爱。

整首诗通过精妙的比喻、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情感,成功地将冬日的冷峻与生命力的坚韧相结合,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更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触及心灵深处的美感体验。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转孙初生程弟有诗次韵时予头风适愈

一庵深掩两三峰,白发从渠自不公。

但有孙同开口笑,纵无檄亦愈头风。

鸢肩火色非吾事,牛背烟霏在眼中。

要识之无堪底用,归锄荷月且扶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采蕨

野烧初肥紫玉圆,枯松瀑布煮春烟。

偃徐妙处元无骨,钩弋生来已作拳。

蚤韭不甘同臭味,秋莼虽滑带腥涎。

食经岂为儿曹设,弱脚寒中愁未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金陵怀古

过江诸老尽风流,煞有佳娱竟未酬。

杯滑酿成千古恨,角寒吹老一城秋。

蟹初上簖诗仍隽,燕已还家客自愁。

渔父不知兴废事,月明多在荻花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雨中有感

山蛰惊尘已发声,移花移竹正忙生。

相成老子一春事,只费天公几日晴。

何以消忧惟酒可,无能为役以诗鸣。

身其隐矣名安用,寄语诸贤月旦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