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意

风吹白苧晚凉生,乍试兰汤尚不胜。

阿阁东头新月上,玉盂纤手自调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傍晚的一幅宁静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

首句“风吹白苧晚凉生”,以轻柔的风和穿着白色苎麻衣裳的人物形象,营造出一种清凉宜人的氛围,暗示着夏日傍晚特有的凉爽感。白苧,即白苎,古代的一种优质棉布,常用于制作夏季衣物,其质地轻薄透气,能有效散热,给人带来凉爽之感。

次句“乍试兰汤尚不胜”,描述了主人公初次尝试浸泡在温泉水中(兰汤,指香兰或兰花香的温泉)的情景,虽然水温适宜,但初入其中仍感到有些许不适。这里通过“尚不胜”一词,既表现了水温的恰到好处,也暗示了人物对这种清凉享受的期待与适应过程。

第三句“阿阁东头新月上”,将场景转向天空,描绘了一轮新月缓缓升起的景象。阿阁,可能是指华丽的楼阁,此处用来形容高耸的建筑。新月的出现,不仅为画面增添了一抹淡淡的诗意,也象征着夜晚的开始,预示着一天即将结束,新的宁静与安详即将到来。

最后一句“玉盂纤手自调冰”,则聚焦于人物的动作细节。玉盂,指的是精美的容器,这里用来形容盛放冰块的器具。纤手,形容女子的手细长而柔美。这一句通过女子亲自调制冰块的动作,展现了她对生活细节的精致追求和对夏日清凉的渴望。整个动作既体现了人物的优雅与闲适,也暗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品味与享受。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夏日傍晚人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宁静之美,以及对清凉与舒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送春

野桃开尽麦初秋,十日南风柘叶稠。

水暖池塘飞乳鸭,雨深篱落长牵牛。

似闻弄玉催团扇,谁见凝妆上翠楼。

便儗开樽歌此曲,只应春酒解消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戏简履约

青天缺月映江流,不见嫦娥抱影愁。

玉宇参差孤笛起,夜深独上水西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承天寺中隐堂

古径无车马,閒门带茑萝。

秋风吹宿雨,日暮盻庭柯。

世味逢僧尽,新凉入寺多。

居山未有计,此地数来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忆城西夜游寄履约兄弟

官街车马去如流,正是濠南宿雨收。

灯火兰桥穿夜市,月明歌吹满江楼。

别来西郭添新梦,坐对秋风感旧游。

黄菊凄凉重九近,思君欲上五湖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