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洞山克文长老

无地容锥卓,年来转觉贫。

偶知珠在手,一任甑生尘。

窜逐非关性,颠狂却甚真。

此心谁复识,试语洞山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无处立足,生活日益贫困。
偶尔意识到自己拥有珠宝,任由瓦甑积满灰尘。
流离失所并非本性使然,疯狂行为却显得格外真实。
这颗心又有谁能理解?试着去告诉洞山人。

注释

无地:没有立足之地。
容锥:容身之处。
卓:安置。
转觉:逐渐感到。
贫:贫穷。
偶知:偶然发现。
珠:珠宝。
在手:握在手中。
甑:古代炊具,瓦甑。
生尘:积满灰尘。
窜逐:逃窜流放。
非关:并非由于。
性:本性。
颠狂:疯狂。
甚真:非常真实。
此心:我的内心。
谁复识:又有谁能够理解。
试语:试着告诉。
洞山人:虚构的人物,可能指有智慧的隐士。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次韵洞山克文长老》。诗中表达了诗人生活困顿、物质匮乏的境况,但内心却坚守着某种精神财富。"无地容锥卓,年来转觉贫"描绘了诗人生活的艰难,连立足之地都难以找到,贫困日益加剧。"偶知珠在手,一任甑生尘"运用比喻,暗示自己虽身处困境,但心中珍视的精神财富(如智慧或美德)并未被忽视,即使日常器物如甑(炊具)蒙尘,也无妨。

后两句"窜逐非关性,颠狂却甚真"揭示了诗人对于命运坎坷的坦然接受,认为自己的遭遇并非出于本性,而是外界的逼迫,而内心的坚持和真实情感反而更为纯粹。最后,诗人以"此心谁复识,试语洞山人"作结,表达了对知己的理解与期待,希望洞山人能理解他这份独特的心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生活的困顿,展现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赵至节推首夏

首夏寻芳也未迟,绕园红紫尚菲菲。

无心与物真皆可,有酒逢人劝莫违。

梦逐杨花无限思,身惭啼鸟不如归。

官居寂寞如僧舍,海燕怜贫故入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次韵唐觐送姜应明谒新昌杜簿

夫子虽穷气浩然,轻蓑短笠傲江天。

薄游到处唯耽酒,归去无心苦问田。

泮上讲官殊不俗,山中老簿亦疑仙。

相从未足还辞去,欲向曹溪更问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徐正权谢示闵子庙记及惠纸

西溪秋思日盈笺,幕府拘愁学久骞。

记庙终惭无好句,酹坟犹喜有前篇。

屏除笔砚真良计,写寄交游畏妄传。

吴纸赠君君莫怪,耕耘废罢有闲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偶成

交情淡泊久弥新,吏役萦缠日益纷。

香火社中真避世,簿书丛里强论文。

樽罍正及明蟾夜,舟楫来随早雁群。

世俗如君今有几,真将富贵等浮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