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四象两仪七尺安,推尊主教暂登坛。
正容悟物形同玉,法语迎机气若兰。
隐跃真诠高觉證,提撕直指众人看。
关闽濂洛捐衣钵,遥接尼山海水观。
此诗为明代诗人宋应星所作《思美诗十首》之八,内容深邃,意境深远。诗中以“四象两仪七尺安”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规律与人的修为联系起来,四象代表四季,两仪象征阴阳,七尺则暗喻人的身体,整体表达出在自然法则下,人应当如何安身立命。
“推尊主教暂登坛”,诗人在此处借用了宗教仪式的意象,表达对道德教化的推崇,以及暂时登坛讲道之意,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正容悟物形同玉,法语迎机气若兰”,这两句诗描绘了修行者在面对万物时的庄重态度和内心的纯净,如同玉石一般无瑕,同时,法语的传递如同兰花般清新高雅,充满了智慧与灵性。
“隐跃真诠高觉證,提撕直指众人看”,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修行的真谛在于洞察宇宙真理,通过直接的指引,让众人得以觉醒,理解生命的奥秘。
“关闽濂洛捐衣钵,遥接尼山海水观”,最后两句诗以历史上的四大书院(关学、闽学、濂学、洛学)和孔子的尼山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学问的尊重与传承,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在精神上与先贤们的遥相呼应,如同观海一般,视野广阔,心胸宽广。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也体现了其对于道德修养、自然规律以及历史传统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不详
中国明末科学家,汉族江右民系。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于乡。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教谕,十一年为福建汀州推官,十四年为安徽亳州知州。明亡后弃官归里,终老于乡。在当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生产技术达到新水平的条件下,他在江西分宜教谕任内著成《天工开物》一书。的著作还有《野议》、《论气》、《谈天》、《思怜诗》、《画音归正》、《卮言十种》等,但今已佚失
静里功夫去倦昏,动时酬应岂忘存。
儒家主敬无迁位,释氏观心不二门。
差遣万缘归色相,贯穿三教合乾坤。
生知默喻刚柔信,无极源流独觉尊。
性量群分贮水推,圣涵万顷众涵卮。
惊人事业优《尧典》,绝世文章玩《系词》。
博物功深明范合,观天理契彻盈亏。
官骸不负洪钧赋,过此难将意识窥。
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著,明镜催人白发多。
山中樵客食无酶,热芋寒饘八十来。
参附若还能续命,王孙公子不须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