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书怀

从政区区到白头,一生宁肯顾恩仇。

双凫乘雁常深愧,野马黄牛亦过忧。

岂是林泉堪佚老,只缘蒲柳不禁秋。

始终幸会承平日,乐圣唯能击壤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从政直到白发苍苍,一生宁愿为恩怨奔波。
常常因未能像鸳鸯雁群般自由飞翔而感到惭愧,即使是田野间的马和黄牛也让我忧虑。
难道隐居山林就能安度晚年?只是因为像蒲柳那样经不起秋天的摧残。
始终庆幸生活在太平盛世,我最大的快乐就是击壤歌唱,赞美圣明的时代。

注释

从政区区:指政治生涯。
白头:形容年老。
宁肯:宁愿。
顾:考虑,关注。
双凫乘雁: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或伴侣。
深愧:深深感到惭愧。
野马黄牛:象征平凡生活。
过忧:过分忧虑。
林泉:山林,隐居之地。
堪:能够,适宜。
佚老:安度晚年。
蒲柳:比喻柔弱易凋的植物,暗示自己身体状况。
始终:自始至终。
承平日:太平时期。
乐圣:赞美圣明的时代。
击壤讴:击壤歌,古代人民欢庆丰收的歌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过往功名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从政区区到白头"表明诗人经历了从青年到老年的政治生涯,"一生宁肯顾恩仇"则显示他在这过程中保持着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

"双凫乘雁常深愧"和"野马黄牛亦过忧"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实现个人理想的内心自责与忧虑。这里的"双凫"和"野马黄牛"都是自由生活的象征,而"常深愧"和"亦过忧"则是诗人的内心感受,显示出一种对自己不能像这些自然之物一样自由自在的遗憾。

"岂是林泉堪佚老"一句表明诗人对于归隐山林、安享晚年的向往,而"只缘蒲柳不禁秋"则透露出即使是在大自然中,也无法完全摆脱对过往生活的思念和感伤。

最后两句"始终幸会承平日,乐圣唯能击壤讴"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在朝廷安稳时期有所作为而感到庆幸,同时也只能通过简单的农事来发泄自己的情怀。这里的"乐圣"可能是指孔子,"击壤讴"则意味着即使是圣人,也只能通过一些简单的劳动来寄托自己的抱负。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26)

杜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庆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师,封祁国公。寓居南都十年后,于嘉祐二年(1057年)去世,年八十。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善诗,工书法,所写正、行、草书皆有章法,为世人推重。《两宋名贤小集》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 字:世昌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978年—1057年3月17日

相关古诗词

送王周归江陵

早修天爵邀人爵,才近耆年便引年。

出处对扬多称职,始终操履众推贤。

鉴湖贺老非陈迹,荆渚朱公合比肩。

此去优游益吟咏,枝江集外别成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睢阳五老图

五人四百有馀岁,俱称分曹与挂冠。

天地至仁难补报,林泉幽致许盘桓。

花朝月夕随时乐,雪鬓霜髯满座寒。

若也睢阳为故事,何妨列向画图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赠应天寺昭净法华

出俗皆言为息机,性灵净僻似师稀。

前山月落夜吟罢,深院菊荒秋讲归。

溪雾锁窗灯焰短,雪风敲竹磬声微。

会期双阙重相见,应换当年旧衲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咏莲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