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顶戴阿弥,不假花冠之累累。
肩披藕丝,不必璎珞之垂垂。孤然不倚,俨然若思。
我于一十九类三十二应身中次第观之,而无如是抱膝安闲大自在之风规。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心月所作的《藕丝观音赞》,以独特的视角和语言描绘了观音菩萨的形象。"顶戴阿弥"象征观音智慧无边,"不假花冠之累累"强调其内在的清净与超然,无需外在华丽装饰。"肩披藕丝"暗示其慈悲如水,"不必璎珞之垂垂"则表达其自然而不做作的仪态。
"孤然不倚,俨然若思"描绘观音独立而深思的形象,展现出她的沉静与智慧。诗人通过"一十九类三十二应身",强调观音能适应各种化身,但在这众多形象中,最令他欣赏的是观音那"抱膝安闲大自在"的风范,这体现了观音的自在与平和。
整首诗以简洁的词句,赞美了观音菩萨的内在品质和外在风度,表达了作者对观音的崇敬和领悟。
不详
高厚同源,万殊一体。卓尔何来,湛然非止。
览蜀天云,挹龙渊水。际会如斯,孰穷所以。
正知知之,不出乎是。
清空片云,古潭万象。飘然何来,湛然何往。
识则不识,知而无知。铁壁银山,挨开者谁。
色见声求,二俱不是。离声色外,转没巴鼻。
石火光中,掣电影里。要见石溪,且莫瞌睡。
春禽昼啼,秋虫夜吟。有耳皆闻,何独观音。
如是而知,如是而觉。面目现前,超诸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