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登西禅寺阁

上方台殿第三层,朝壁红窗日气凝。

烟雾开时分远寺,山川晴处见崇陵。

沙湾漾水图新粉,绿野荒阡晕色缯。

莫说城南月灯阁,自诸楼看总难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登上高台的第三层,朝向墙壁的红窗凝聚着日光的暖意。
烟雾散开时能分清远处的寺庙,天气晴朗时山川间显露出高大的陵墓。
沙洲河湾处荡漾的水如同新涂的粉彩,广阔的田野和荒废的小路被夕阳染上斑斓的色彩。
别提城南那个月亮与灯光交映的楼阁了,从这些建筑望去,其他景致都难以超越。

注释

上方台殿:高处的楼台殿堂。
第三层:指楼台的第三层。
朝壁:面向墙壁。
红窗:红色的窗户。
日气凝:阳光汇聚,显得沉静而温暖。
烟雾开:烟雾散去。
远寺:远处的寺庙。
山川晴处:天气晴朗的山川地带。
崇陵:高大宏伟的陵墓。
沙湾:河流弯曲处形成的沙洲。
漾水:荡漾的水波。
图新粉:形容水面如新涂抹的粉彩画。
绿野:绿色的田野。
荒阡:荒废的小路。
晕色缯:颜色斑斓如丝绸般。
莫说:不要提。
城南:城市南部。
月灯阁:有月亮和灯光装饰的楼阁。
自诸楼:从这些楼台。
看总难胜:看去总是无法超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早晨山寺风光图。开篇“上方台殿第三层,朝壁红窗日气凝”两句,从高处鸟瞰的角度,捕捉到了太阳初升时分外散的金辉,以及透过红色窗棂折射进来的日光。

接着,“烟雾开时分远寺,山川晴处见崇陵”描绘了晨雾渐散,露出远方寺庙的轮廓,同时在晴朗的天气中,遥望山川之美与古老陵墓的壮观。

“沙湾漾水图新粉,绿野荒阡晕色缯”两句,则转向了更为细腻的人文景观,诗人笔触轻盈地勾勒出河岸旁新涂的白墙,以及荒废的田埂上悠然的色彩变化。

最后,“莫说城南月灯阁,自诸楼看总难胜”表达了诗人对于比之以往更美景色的赞叹,即便是城南那著名的月亮照耀下的楼阁,也无法与此刻山寺的景色相提并论。

整首诗通过对光线、景物和色彩的精细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早晨登临西禅寺时所见之美景的深切感受。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江陵即事

瘴云梅雨不成泥,十里津楼压大堤。

蜀女下沙迎水客,巴童傍驿卖山鸡。

寺多红药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

夜半独眠愁在远,北看归路隔蛮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自伤

衰门海内几多人,满眼公卿总不亲。

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

图书亦为频移尽,兄弟还因数散贫。

独自在家长似客,黄昏哭向野田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过赵居士拟置草堂处所

休师竹林北,空可两三间。

虽爱独居好,终来相伴闲。

犹嫌近前树,为碍看南山。

的有深耕处,春初须早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初到昭应呈同僚

白发初为吏,有惭年少郎。

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

秋雨悬墙绿,暮山宫树黄。

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