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伤

衰门海内几多人,满眼公卿总不亲。

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

图书亦为频移尽,兄弟还因数散贫。

独自在家长似客,黄昏哭向野田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世间多少出身卑微的人,眼前众多高官显贵都与我无关。
四次授官也只做到七品小官,多次结婚却依然孤身一人。
因为频繁搬家书籍也几乎散尽,兄弟们也因多次离散而贫困。
独自在家如同寄居的客人,黄昏时向着野外的春天哭泣。

注释

衰门:地位低下的家庭。
海内:天下,泛指全中国。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的统称。
四授官资:指多次被授予官职。
元七品:原本只是七品官,表示官阶低。
图书:书籍。
频移:频繁变动,这里指搬家。
独自:单独,孤独。
长似客:长久像客人一样,没有归属感。
黄昏:傍晚时分。
野田春:野外的春天,这里象征着自然和孤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的孤独与哀愁,他在仕途上的不顺利和个人生活的悲凉,通过对比和反差手法,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自伤。

“衰门海内几多人,满眼公卿总不亲。”这里,“衰门”指的是家宅或宗族,诗人感叹家族中的人数众多,但在官场上却未能结成深厚的交情。“公卿”即是指同僚、朋友,这里表明尽管周围有很多人,却感觉到孤独和不被亲近。

“四授官资元七品,再经婚娶尚单身。”诗人通过自身的经历,反映了仕途上的艰难。虽然获得过四次官职,但仍然只能是低级别的官员(元七品),而且在个人生活中也未能建立家庭,保持着单身。

“图书亦为频移尽,兄弟还因数散贫。”这里,“图书”可能指的是家中的藏书或财产,这些都被迫转移或出售。同时,诗人与兄弟之间的关系也不和谐,可能因为贫困而导致分离。

“独自在家长似客,黄昏哭向野田春。”诗人的孤独感达到了顶峰,即使在自己的家中,也感觉像是一个过客。在黄昏时分,他面对着田野的春色,却只能放声大哭,表达了深深的悲哀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场与私生活的不幸,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孤独感,展现了一位唐代士人的自伤情怀。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过赵居士拟置草堂处所

休师竹林北,空可两三间。

虽爱独居好,终来相伴闲。

犹嫌近前树,为碍看南山。

的有深耕处,春初须早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初到昭应呈同僚

白发初为吏,有惭年少郎。

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

秋雨悬墙绿,暮山宫树黄。

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初授太府丞言怀

除书亦下属微班,唤作官曹便不闲。

检案事多关市井,听人言志在云山。

病童唤著唯行慢,老马鞭多转放顽。

此去仙宫无一里,遥看松树众家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别李赞侍御

同受艰难骠骑营,半年中听揭枪声。

草头送酒驱村乐,贼里看花著探兵。

讲易工夫寻已圣,说诗门户别来情。

荐书自入无消息,卖尽寒衣却出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