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赵居士拟置草堂处所

休师竹林北,空可两三间。

虽爱独居好,终来相伴闲。

犹嫌近前树,为碍看南山。

的有深耕处,春初须早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在竹林北边休息,那里有空闲的两三间房。
虽然喜爱独自居住的清静,但最终还是有人陪伴共度悠闲时光。
只是嫌弃房子靠近前面的树木,阻挡了观赏南山的视线。
确实有些地方需要深耕细作,在春天刚来时就必须早早返回忙碌。

注释

休师:休息的场所。
竹林北:竹林的北面。
空可:空闲足够。
两三间:大约两三间房。
虽爱:虽然喜爱。
独居:独自居住。
好:好处,清静。
终来:最终还是。
相伴闲:有人陪伴,共度悠闲。
犹嫌:仍然嫌弃。
近前树:靠近房子前面的树木。
为碍:成为阻碍。
看南山:观赏南山的风景。
的有:确实有。
深耕处:需要深耕细作的地方。
春初:春天刚开始的时候。
须早还:必须早点回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感受。首句"休师竹林北,空可两三间"表达了诗人寻找一处清幽之地,希望在竹林北侧找到一块适合建造小屋的地方,这里“两三间”指的是简朴的居所,体现了诗人的隐逸情怀。

接着,“虽爱独居好,终来相伴闲”表明尽管诗人喜爱独自居住,但最终还是希望有知音相伴,以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这里“相伴闲”的“闲”字,不仅意味着时间上的空闲,更蕴含着心灵上的宁静与满足。

第三句"犹嫌近前树,为碍看南山"则展示了诗人对于景观的精细挑剔,即便是在自己选定的隐居之地,也希望视野开阔,不愿因附近的树木而遮挡了对南山美景的观赏。这里“犹嫌”二字,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极高的追求。

最后,“的有深耕处,春初须早还”表达了诗人对于土地的珍视和对农事的关注。在这个小屋落成后,诗人希望在春天到来之际能够及时返回这里,进行深耕细作,以享受劳动的乐趣和收获。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居所选择、生活状态和自然景观的精心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他对田园诗境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初到昭应呈同僚

白发初为吏,有惭年少郎。

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

秋雨悬墙绿,暮山宫树黄。

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初授太府丞言怀

除书亦下属微班,唤作官曹便不闲。

检案事多关市井,听人言志在云山。

病童唤著唯行慢,老马鞭多转放顽。

此去仙宫无一里,遥看松树众家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别李赞侍御

同受艰难骠骑营,半年中听揭枪声。

草头送酒驱村乐,贼里看花著探兵。

讲易工夫寻已圣,说诗门户别来情。

荐书自入无消息,卖尽寒衣却出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村居即事

休看小字大书名,向日持经眼却明。

时过无心求富贵,身闲不梦见公卿。

因寻寺里薰辛断,自别城中礼数生。

斜月照房新睡觉,西峰半夜鹤来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