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白发初为吏,有惭年少郎。
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
秋雨悬墙绿,暮山宫树黄。
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初任官职时的谦逊与自知之情。诗中“白发初为吏,有惭年少郎”两句,通过对比自己的白发与年轻同僚之间的差距,表现出诗人对于自己能力不足的自谦和对年轻人的敬意。
“自知身上拙,不称世间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自身的评价,他认为自己并不适合这个快节奏的世界,也不够格参与世间的繁忙事务。这种谦逊的态度在古代文人中颇为常见,既是对自我能力的一种认知,也是一种修养和风度的展现。
“秋雨悬墙绿,暮山宫树黄”两句则转向自然景物,用以描绘一个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秋日场景。秋雨使得墙壁湿润而呈现出一片苔痕,暮色中山上的宫殿和树木都染上了金黄色的光辉。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最后,“同官若容许,长借老僧房”表达了诗人对于一种平静生活状态的向往。他希望如果同僚们能够理解和允许,他愿意长久地借住在一位老僧的房间里,这里可能代表了一种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净化的空间。
总体而言,王建通过这首诗展现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于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在平和的心境。
不详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除书亦下属微班,唤作官曹便不闲。
检案事多关市井,听人言志在云山。
病童唤著唯行慢,老马鞭多转放顽。
此去仙宫无一里,遥看松树众家攀。
同受艰难骠骑营,半年中听揭枪声。
草头送酒驱村乐,贼里看花著探兵。
讲易工夫寻已圣,说诗门户别来情。
荐书自入无消息,卖尽寒衣却出城。
休看小字大书名,向日持经眼却明。
时过无心求富贵,身闲不梦见公卿。
因寻寺里薰辛断,自别城中礼数生。
斜月照房新睡觉,西峰半夜鹤来声。
晚泊水边驿,柳塘初起风。
蛙鸣蒲叶下,鱼入稻花中。
去舍已云远,问程犹向东。
近来多怨别,不与少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