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歌(其五)》由唐代诗人契此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道的深刻理解与追求。首句“人能弘道道分明”,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弘扬真理、理解大道中的重要性,人可以将抽象的道具体化,使之更加清晰明了。接着,“无量清高称道情”则进一步阐述了对道的崇敬之情,认为道是无比高尚和纯净的,值得人们去追求和颂扬。
后两句“携锡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想象,描绘了一位携带着行旅之物(锡杖或行囊)的修行者,仿佛回到了熟悉的故乡之路。这里的“故国路”不仅指物理上的道路,更象征着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家园。最后一句“莫愁诸处不闻声”则表达了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心中有道,便不会感到孤独或迷茫,因为道的声音(即真理、智慧的指引)无处不在,会伴随着修行者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对道的深刻感悟和对修行者精神状态的描绘,体现了唐代禅宗文化中对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