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其一)

是非憎爱世偏多,子细思量奈我何。

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

形式: 偈颂 押[歌]韵

鉴赏

这首偈语以深邃的哲理和智慧的光芒,引导我们探索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它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提出了一种超脱的态度,鼓励人们以宽容和理解面对生活中的是非憎爱。

首句“是非憎爱世偏多”,开篇即揭示了世间充满了各种对立的情感与观念,这是无法避免的现实。接下来,“子细思量奈我何”则提醒我们,尽管这些情感与观念无处不在,但过分纠结于它们,只会徒增烦恼,无助于解决问题。

“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应对之道。它教导我们要学会宽容,即使面对侮辱或不公,也要保持内心的平和,不为外物所动。同时,要敞开心扉,接纳一切,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都应以平等之心对待。

“若逢知己须依分,纵遇冤家也共和。”这两句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时,应珍惜并尊重彼此的关系;即便遭遇误解或冲突,也应寻求和谐共处的方式,通过沟通与理解来化解矛盾。

最后,“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证得六波罗。”总结了前文的智慧,指出只有彻底放下心中的烦恼与执念,才能达到心灵的解脱与升华。这里的“六波罗”通常指佛教中的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象征着通往觉悟之路的各种修行方法。

整体而言,这首偈语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对人生智慧的追求与实践,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通过理解和宽容,实现自我超越与心灵的解脱。

收录诗词(22)

契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其二)

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形式: 偈颂 押[队]韵

偈(其三)

吾有三宝堂,里空无色相。

不高亦不低,无遮亦无障。

学者体不如,求者难得样。

智慧解安排,千中无一匠。

四门四果生,十方尽供养。

形式: 偈颂 押[漾]韵

偈(其四)

吾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

不塑亦不装,不雕亦不刻。

无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

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

体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

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

形式: 偈颂 押[职]韵

偈(其五)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形式: 偈颂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