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日月不并照,升沈俱有时。
自媒徒欲速,孤立却宜迟。
尽力唯求己,公心任遇谁。
人间不得意,半是鬓先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时所持的豁达态度。"日月不并照,升沈俱有时"一句,通过自然界的变化,说明世事无常,有时得志,有时不得,这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自媒徒欲速,孤立却宜迟"表明诗人对于那些急于求成的人和物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真正的价值在于坚守自己的节奏,不必急功近利。在社会交往中,"尽力唯求己,公心任遇谁"则体现了诗人的修养和处世哲学,即只要自己尽力而为就好,无需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以一种宽广的心态去面对各种人和事。
最后两句"人间不得意,半是鬓先衰"则写出了诗人对于人生不得志的感慨,以及这种感慨如何让人早早地感到老去。这里的“鬓”指的是头发的边缘,即头发早白的现象,用来比喻因长期的不得意而导致的精神与肉体上的衰老。
这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我安慰的心路历程。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南去远驱逐,三湘五月行。
巴山雪水下,楚泽火云生。
向野聊中饭,乘凉探暮程。
离怀不可说,已迫峡猿声。
清时选地任贤明,从此观风辍尹京。
日月天中辞洛邑,云山江上领宣城。
万家闾井俱安寝,千里农桑竟起耕。
闻说圣朝同汉代,已愁徵入拜公卿。
八月瞿塘到底翻,孤舟上得已销魂。
幕中职罢犹趋府,阙下官成未谢恩。
丹嶂耸空无过鸟,青林覆水有垂猿。
感知肺腑终难说,从此辞归便扫门。
风涛几千里,归路半乘舟。
此地难相遇,何人更共游。
坐经嵩顶夏,行值洛阳秋。
到寺安禅夕,江云满石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