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去远驱逐,三湘五月行。
巴山雪水下,楚泽火云生。
向野聊中饭,乘凉探暮程。
离怀不可说,已迫峡猿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南行的旅途生活,充满了对远方美好风光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诗中“南去远驱逐,三湘五月行”两句勾勒出诗人乘着船只在江河上南下的画面,五月的三湘(指湖南省境内的 湘江、资江、洹江)景色宜人,流露出一丝向往之情。
“巴山雪水下,楚泽火云生”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途经巴山时所见到的壮丽景象。雪白的水流和红色的火云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动人的自然风光画卷。
“向野聊中饭,乘凉探暮程”表明诗人在旅途中偶尔停歇,在大自然中享受简单的食物,同时也在寻找归途。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旅行生活的喜爱以及对自由自在精神状态的追求。
“离怀不可说,已迫峡猿声”则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舍与忧伤。当面临分别时,那种离愁难以言表,只能通过自然界的声音(如峡猿的叫声)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幽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不详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清时选地任贤明,从此观风辍尹京。
日月天中辞洛邑,云山江上领宣城。
万家闾井俱安寝,千里农桑竟起耕。
闻说圣朝同汉代,已愁徵入拜公卿。
八月瞿塘到底翻,孤舟上得已销魂。
幕中职罢犹趋府,阙下官成未谢恩。
丹嶂耸空无过鸟,青林覆水有垂猿。
感知肺腑终难说,从此辞归便扫门。
风涛几千里,归路半乘舟。
此地难相遇,何人更共游。
坐经嵩顶夏,行值洛阳秋。
到寺安禅夕,江云满石楼。
孤帆处处宿,不问是谁家。
南国平芜远,东风细雨斜。
旅怀多寄酒,寒意欲留花。
更想前途去,茫茫沧海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