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丞相(相当于宰相或首辅的职务)的祠堂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伟人的怀念之情。"锦官城外柏森森"一句,设定了一个古老庄严的环境,柏树常象征着长寿和坚贞,不仅映照出丞相祠堂的庄重,也烘托出了诗人敬仰的氛围。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则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以及远处传来的鸟鸣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氛围。这里的"碧草"与"黄鹂"都是生动的春日景象,它们在诗中不仅是美丽的自然之物,也寄寓着对丞相过往功业和精神的追思。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则直接点出了丞相的高尚品格和其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三顾"指的是历史上某位伟人被皇帝三次征召为官的情景,而"两朝开济"则表明了这位丞相在两个朝代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能施展其政治抱负,带来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英勇而不幸早逝的人物的哀悼。这里的"出师"指的是古代将领出征讨伐敌人的场景,而"未捷"则意味着没有取得胜利,"身先死"则是这些英雄人物在战事还未成功时就已经牺牲了。这两句通过对英雄不幸命运的描写,强化了诗中对于历史伟人怀念和哀悼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丞相祠堂周遭环境的细腻刻画,以及对其生平事迹的点染,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也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情怀和个人情感。
不详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
归来稍喧暖,当为斸青冥。
翻动神仙窟,封题鸟兽形。
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
干戈犹未定,弟妹各何之。
拭泪沾襟血,梳头满面丝。
地卑荒野大,天远暮江迟。
衰疾那能久,应无见汝时。
贺公雅吴语,在位常清狂。
上疏乞骸骨,黄冠归故乡。
爽气不可致,斯人今则亡。
山阴一茅宇,江海日凄凉。
乱离知又甚,消息苦难真。
受谏无今日,临危忆古人。
纷纷乘白马,攘攘著黄巾。
隋氏留宫室,焚烧何太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