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诸公古风有感而和

吾慕严子陵,躬耕寄事外。

弗听有道举,安得从郭泰。

耻因粟五斗,陶令腰束带。

三贤甘寂寞,举世惜机会。

是心本通明,忍把客尘盖。

洗耳颍阳水,要使闻清籁。

纷纷难与言,简篇犹可赖。

形式: 古风 押[泰]韵

翻译

我仰慕严子陵,他在田园中寄托生活。
不愿接受朝廷的任命,怎能追随郭泰的脚步。
他耻于为五斗米折腰,效仿陶渊明不拘俗务。
三位贤人甘愿孤独,世人却惋惜失去他们的引导。
他的心性原本清澈,怎肯让世俗蒙蔽。
在颖阳的清泉旁,他洗耳以求清净。
纷扰世间难以言说,唯有诗篇能留存我的志向。

注释

吾:我。
慕:仰慕。
严子陵:东汉隐士。
躬耕:亲自耕作。
事外:世俗之事。
弗听:不听从。
有道举:朝廷的任命。
安得:怎能。
郭泰:东汉名士。
耻:耻于。
粟五斗:五斗米官俸。
陶令:陶渊明。
腰束带:为官象征。
三贤:指严子陵、郭泰和陶渊明。
甘寂寞:甘愿孤独。
忍:怎肯。
客尘盖:世俗的尘埃。
颍阳水:颖阳(地名)的水。
清籁:清音。
纷纷:纷扰。
简篇:诗篇。
犹可赖:还能依赖。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李吕所作,通过对严子陵、郭泰等古代高洁之士的怀念,表达了自己对于清贫自守和不愿意迎合世俗的态度。诗中充满了对古贤德行的赞美,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坚持。

"吾慕严子陵,躬耕寄事外。弗听有道举,安得从郭泰。"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隐士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名士郭泰不愿意追求功名的理解。"严子陵"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隐逸严光,他与朋友共种田地,过着宁静的农耕生活。

"耻因粟五斗,陶令腰束带。三贤甘寂寞,举世惜机会。" 这几句诗表达了对古人清贫自守、不为物欲所动的赞美。"耻因粟五斗"指的是陶渊明不愿意为了五斗米而失去自己的节操。三贤可能是指陶渊明、庄周和列子,他们的生活态度令人钦佩,但同时也让后人感到惋惜,因为他们未能在世间发挥更大的影响。

"是心本通明,忍把客尘盖。洗耳颍阳水,要使闻清籁。" 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澄明和对纯净声音的追求,不愿意让外界的喧嚣打扰自己的宁静。

"纷纷难与言,简篇犹可赖。" 最后两句则是说尽管世事纷纭,但通过简洁的文字仍然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总体而言,这首诗充满了对古代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个人对于保持内心纯净、不随波逐流的坚持。

收录诗词(244)

李吕(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宁宗庆元四年,年七十七岁。端庄自重。年四十,即弃科举。好治易,尤留意通鉴。教人循循善诱,常聚族百人,昕夕击鼓,聚众致礼享堂,不以寒暑废。吕著有《澹轩集》十五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 籍贯:记诵过
  • 生卒年:1122—1198

相关古诗词

丙辰夏和周宰

爱公北堂幽,背郭出尘外。

登临揽万象,气宇自怡泰。

目寄孤归鸿,道存不下带。

山水含清晖,况复总其会。

隔岸列乔松,亭亭若车盖。

云过矫虬龙,风来听竽籁。

于此省借留,饥民斯有赖。

形式: 古风 押[泰]韵

古意

鸱鸮嘲凤凰,飞鸣竞啾啾。

凤兮问彼鸮,见憎何因由。

我居在丹穴,下瑞暂来游。

梧桐与竹实,食息无外求。

尔本挟妖怪,隐身向阴幽。

所至兴祸事,觜爪藏戈矛。

昼伏作鼠态,白日照可羞。

臭腐适其愿,恶类自与俦。

志尚素不同,何殊风马牛。

嗟予月旦评,岂论汝劣优。

汝道自取薄,安得妄怨尤。

自古盗憎主,何异鸱辈流。

有如夫子圣,武叔非宿仇。

臧仓沮孟氏,岂为鲁君谋。

但当砺风节,汝自曲如钩。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对竹次韵

举世称三友,无心是此君。

美花何足并,俗客未应论。

不忍疏添月,须教劲拂云。

晚凉欣对罢,借色入清尊。

形式: 五言律诗

有感

入务市朝念,在家云水僧。

善薰妻法喜,敬远女摩登。

忙里且寻静,热中须放生。

时时发深省,结业莫教增。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