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名为《论学示友人杂诗(其一)》。诗中充满了对宇宙真理的深邃思考与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洞见。
首句“充塞乾坤惟此理”,开篇即点明了宇宙间的一切皆遵循着某种不变的真理,这种真理充盈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接下来的“更无古往更无今”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真理的永恒性,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它都是不变的。
“一腔子是阴阳会,七尺身为天地心”这两句诗,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人的内心比作阴阳的交汇之处,而人的身体则是连接天地的中心。这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暗示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是完成宁用补,元来无失不须寻”这两句则表达了对完美状态的追求与对错误的宽容态度。认为事物原本就是完整的,无需修补;同样,没有犯错也就无需寻找原因或改正,体现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
最后,“此语骤闻如未信,但将此语细沉吟”则鼓励读者深入思考这些哲理,即使初听可能难以完全相信,但通过仔细品味,可以逐渐领悟其中的深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宇宙真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完美与错误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存在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