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示友人杂诗(其一)

充塞乾坤惟此理,更无古往更无今。

一腔子是阴阳会,七尺身为天地心。

本是完成宁用补,元来无失不须寻。

此语骤闻如未信,但将此语细沉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慎中所作,名为《论学示友人杂诗(其一)》。诗中充满了对宇宙真理的深邃思考与对人生哲学的深刻洞见。

首句“充塞乾坤惟此理”,开篇即点明了宇宙间的一切皆遵循着某种不变的真理,这种真理充盈于天地之间,无所不在。接下来的“更无古往更无今”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真理的永恒性,无论过去还是未来,它都是不变的。

“一腔子是阴阳会,七尺身为天地心”这两句诗,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人的内心比作阴阳的交汇之处,而人的身体则是连接天地的中心。这不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暗示了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作用。

“本是完成宁用补,元来无失不须寻”这两句则表达了对完美状态的追求与对错误的宽容态度。认为事物原本就是完整的,无需修补;同样,没有犯错也就无需寻找原因或改正,体现了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

最后,“此语骤闻如未信,但将此语细沉吟”则鼓励读者深入思考这些哲理,即使初听可能难以完全相信,但通过仔细品味,可以逐渐领悟其中的深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宇宙真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完美与错误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存在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007)

王慎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论学示友人杂诗(其二)

中立亭亭四不偏,何人识是静时专。

此形而上方名道,未画之先自有天。

寻逐必然终入俗,虚堂宁免误沦禅。

莫向其间求可执,前人诃破谓无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论学示友人杂诗(其三)

俗学牵缠醉不醒,而今指破与君听。

沉迷传注何殊蠹,依仿科条即是伶。

过辙却来寻轨道,辞家翻去傍门庭。

宣尼若晓今人学,应悔当时著六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论学示友人杂诗(其四)

天付于人有此身,此身用处是元神。

眼底自能分黑白,舌端也会别咸辛。

求添一物偏多事,巧出千般总离真。

但信本来浑具足,先生何用太谆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论学示友人杂诗(其五)

汩没近儒文义教,一生机枉速飘风。

却行翻讶身居后,两听虚疑耳不聪。

神化何曾离日用,经纶元只在渊衷。

从今游衍高明地,始免徽缠与棘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