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示友人杂诗(其二)

中立亭亭四不偏,何人识是静时专。

此形而上方名道,未画之先自有天。

寻逐必然终入俗,虚堂宁免误沦禅。

莫向其间求可执,前人诃破谓无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以“中立亭亭四不偏”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种独立不倚、公正无私的品格。接着,“何人识是静时专”一句,强调了这种品格在平静之时的专注与坚守。诗人进一步阐述,真正的道并非外在形式所能完全表达,而是在未被具体描绘之前就已存在于宇宙之中。

“寻逐必然终入俗”警示人们追求确定性与常规往往会落入世俗的束缚,而“虚堂宁免误沦禅”则表达了即使在看似空无一物的内心深处,也有可能迷失于宗教的教条之中。最后,“莫向其间求可执,前人诃破谓无权”告诫读者,不应在这些抽象的概念中寻求固定不变的原则,因为前人的智慧已经揭示出,真正的自由在于不受任何固定规则的束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哲理的比喻和警句,探讨了个人修养、道德原则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自我,追求真正的自由与真理。

收录诗词(1007)

王慎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论学示友人杂诗(其三)

俗学牵缠醉不醒,而今指破与君听。

沉迷传注何殊蠹,依仿科条即是伶。

过辙却来寻轨道,辞家翻去傍门庭。

宣尼若晓今人学,应悔当时著六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论学示友人杂诗(其四)

天付于人有此身,此身用处是元神。

眼底自能分黑白,舌端也会别咸辛。

求添一物偏多事,巧出千般总离真。

但信本来浑具足,先生何用太谆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论学示友人杂诗(其五)

汩没近儒文义教,一生机枉速飘风。

却行翻讶身居后,两听虚疑耳不聪。

神化何曾离日用,经纶元只在渊衷。

从今游衍高明地,始免徽缠与棘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论学示友人杂诗(其六)

至道之精岂着言,聊将言语订迷顽。

心思起处先离位,声色大时更没关。

昭氏鼓琴成毁际,轮人斲木苦甘间。

此语诸君如善听,清源山即是尼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