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画堂春·夏日课婢掌书》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此词描绘了夏日里,诗人于书斋中静心阅读的情景,以及对书卷的珍视与呵护。
“几床书卷散牙签”,开篇即展现出书斋内丰富的藏书景象,书卷散落,仿佛每一本都承载着知识的重量,而“牙签”则指代书签,暗示着主人对书籍的细心管理与阅读习惯。
“闲时信手常拈”,在闲暇之时,诗人随手拿起一本书,沉浸其中,享受阅读的乐趣。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与自在。
“抛来高枕帙谁缄”,当诗人躺下休息时,书卷被随意放置,似乎连自己也未在意是否妥善保管。此处运用反问,强调了书卷的随意与自由,同时也流露出对书籍的深厚情感。
“好倩纤纤”、“莫把燃脂污染,还将辟蠹香添”,表达了诗人对书卷的精心照料。他希望有人能细心地整理书卷,避免它们受到损害。同时,还提到使用香料来防虫蛀,可见他对书籍的爱护之情。
“频频亲捧向冰帘,一卷楞严”,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亲自捧读《楞严经》的情景,选择在清凉的冰帘前阅读,既体现了夏日避暑的惬意,也展现了他对佛教经典《楞严经》的虔诚与喜爱。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书籍的深厚感情和对阅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其对知识的尊重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