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睡蝶(其二)》由明代诗人游朴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蝴蝶休憩图景。
首句“迟日浓熏午吹轻”,以“迟日”点明时间,即春日阳光渐暖之时;“浓熏”形容阳光的温暖与明媚;“午吹轻”则描绘了午后微风轻拂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这一句不仅勾勒出了自然环境的特征,也暗示了蝴蝶休憩的背景。
接着,“粉翎退尽若为情”一句,将蝴蝶拟人化,用“粉翎退尽”形象地描述了蝴蝶翅膀上色彩的褪去,仿佛在表达它内心的哀愁或无奈。这种情感化的描写,使得蝴蝶的形象更加鲜活,读者能够感受到其微妙的情绪变化。
“倦寻芳蕊飞难起,稳抱桑枝睡不惊”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蝴蝶的休憩状态。蝴蝶因疲倦而难以再飞翔,只是安稳地依附在桑树枝上沉睡,即使外界有所动静也不被惊扰。这里通过对比“倦”与“稳”,“飞难起”与“睡不惊”,展现了蝴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同时也蕴含着对生命状态的思考。
“清梦可曾随傲吏,香魂何处逐韩生”两句,运用典故,借“傲吏”和“韩生”来表达对理想与现实、自由与束缚之间矛盾的思考。这里的“清梦”既指蝴蝶的梦境,也暗喻了诗人自己的理想追求。通过设问的方式,诗人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束缚的无奈。
最后,“转怜扰扰尘间客,欲作南窗卧未成”两句,将视角转向了人类社会中的“尘间客”。诗人以蝴蝶自比,表达了自己虽有归隐之心,却难以实现的愿望。这一转折,不仅深化了主题,也增加了诗歌的哲理性,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选择与内心追求的深思。
综上所述,《睡蝶(其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蝴蝶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对自由生活与理想追求的向往与反思,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