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泉用坡公韵

名泉天所钟,能浣诗人腹。

大哉乾坤内,支派凡几族。

剑池与龙池,渟泓石潭蓄。

中泠逼建业,大江波相续。

谷帘音清壮,如击渐离筑。

盘纡虾蟆口,郁若蛟螭蹙。

第二名兹泉,特以谤语渎。

试步漪澜堂,箬裹圻新绿。

数碗通仙灵,至味胜飧玉。

众泉胥朝宗,俯首甘臣仆。

圆池郭若盆,玩之才一掬。

岂知千古人,齿颊余芳馥。

天随玉川徒,游屐山中熟。

诗肠瀹灵源,泱漭流万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邵名世创作,以苏轼(坡公)的韵律来赞美惠山泉。邵名世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泉水形象,将它们比喻为诗人的灵感源泉,生动地描绘了泉水的形态、声音以及对诗人的滋养作用。

诗中首先提到“名泉天所钟”,赞美了泉水的非凡之处,如同上天的恩赐。接着,诗人列举了多个著名的泉水,如剑池、龙池、中泠泉等,强调了泉水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和多样化的分布。

邵名世进一步描述了泉水的美妙之处,如“谷帘音清壮,如击渐离筑”,将泉水的声音比作击筑之声,既展现了泉水的动态美,也暗示了其对心灵的触动。通过“盘纡虾蟆口,郁若蛟螭蹙”的描绘,诗人又赋予了泉水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气质。

在诗的后半部分,邵名世将惠山泉作为重点,通过“第二名兹泉”这一转折,引出了对惠山泉的独特赞美。他邀请读者“试步漪澜堂”,体验泉水的清新与生机,并通过品茗来感受“至味胜飧玉”的奇妙体验。邵名世强调了泉水对于诗人创作的重要性,认为它不仅滋养了诗人的身体,更激发了他们的灵感,使得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千古人,齿颊余芳馥”的韵味。

最后,邵名世提到了苏轼(坡公),这位宋代文学巨匠,他的足迹遍布山水之间,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自然之美和人生哲理。邵名世通过这一段,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借以赞美惠山泉,认为它如同苏轼一样,是滋养诗人灵魂的源泉。

整首诗通过对泉水的细腻描绘和对诗人创作过程的想象,展现了邵名世对自然美的深刻理解和对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

邵名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登凤谷行窝振衣亭

斗室立四壁,山光未肯来。

三秋忽有思,今日一登台。

东海袖中出,西神杖底开。

临风吾欲醉,呼月为相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小椿永恨歌

人言萱草忧可忘,我见萱花忧倍结。

前日见之广陵堂,使我踌躇生彷徨。

追思孝宗十一年,此日何日风何颠。

沙飞石走人事变,摧我庭椿不少延。

小椿幸托萱花边,萱花覆荫尤多年。

虽然寒暑更相易,炎风烈日无颠连。

小椿虽渐长,未遇阳和天。

幸今天道复转璇,雨露相滋渐觉鲜。

小椿叶已茂,正欲还覆萱。

谁知萱花力已尽,一旦萎谢秋风前。

小椿小椿苦摧折,悠悠此恨何时竭。

形式: 古风

对菊

我观高士传,如对菊花黄。

九日闲居惯,三秋古意长。

晚香酬雨露,傲骨斗风霜。

甲子义熙后,萧条松径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之普回乡二首(其一)

静重元公暂养高,泉亭何必学劳劳。

一天国老希梁栋,五邑门生遍李桃。

立起百年河内泽,来梳八月广陵涛。

阳春无不通民隐,卧辙讴歌满乐郊。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