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
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人在故居等待春天的到来,感受着大自然的变迁与生命的流转。山中月亮静谧,石上泉水清澈,却似乎只有诗人才是知音。而猿声在夜晚响起,花朵绽放见证岁月的更替。
"杖锡闲来往,"这句表明诗人手持拐杖,随意漫步,没有特定的目的,只是在自然中流浪。这是一种禅意,对应了标题中的“自龙山至”,可能是指诗人从龙山游历归来后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超脱尘俗的心境。这种心态与禅宗思想相通,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不详
汉族,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冬狩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
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
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
且喜礼闱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
双扉碧峰际,遥向夕阳开。
飞锡方独往,孤云何事来。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相送东郊外,羞看骢马回。
茫茫葭菼外,一望一沾衣。
秋水连天阔,涔阳何处归。
沙鸥积暮雪,川日动寒晖。
楚客来相问,孤舟泊钓矶。
旧日仙成处,荒林客到稀。
白云将犬去,芳草任人归。
空谷无行径,深山少落晖。
桃园几家住,谁为扫荆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