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十六)

少年何所事,黾勉事六经。

行行向不惑,恍惚犹无成。

不如且置之,待我问五更。

睡起理巾栉,舒徐步前庭。

茉莉花正开,好鸟时一鸣。

此外未或知,聊以适吾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人在学习六经的过程中,虽然勤勉努力,但似乎并未取得明显的成就。他或许感到有些迷茫和困惑,于是决定暂时放下当前的努力,等待夜晚的到来,或许在梦中能找到答案。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对人生追求与内心状态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黾勉”一词,意为努力不懈地工作或学习,体现了年轻人对待知识的认真态度。“不惑”则指人到中年,心智成熟,能明辨是非,理解事物的本质。然而,诗中的主人公似乎还未达到这一境界,仍在探索和寻找自己的道路。

“不如且置之,待我问五更”,这句话表达了主人公想要暂时放下当前的困扰,期待在夜晚的宁静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答案。这种对未知的探索和对内心世界的关注,是许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情感体验。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睡醒后的情景:整理好自己的仪容,缓缓步入前庭,茉莉花正盛开,好鸟偶尔鸣叫。这些自然界的美好景象,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也暗示了主人公在短暂的休息后,内心得到了某种慰藉和放松。通过与自然的亲近,他找到了一种与自我对话的方式,或许在这一刻,他能够暂时忘却烦恼,享受当下。

最后,“此外未或知,聊以适吾情”一句,表达了诗人认为除了眼前所见的美好之外,可能还有更多未知的事物等待着去发现和探索。他选择以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既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一个人在追求知识与自我认知过程中的内心世界,以及在自然美景中寻求心灵平静的过程。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成长与思考,也传递出了一种对生活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收录诗词(256)

杨起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十七)

首阳与柳下,百世兴其风。

君子胡不由,哆口谭时中。

吾门恶乡愿,无为徒尚通。

学步失邯郸,学箕斯良弓。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十八)

局局当世士,陷井聊自得。

不读秋水篇,胡由祛所惑。

吾人有神理,而乃自湮塞。

谁肯舍双睫,一观化人国。

始觉吾丧我,隐几但默默。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十九)

金门可以隐,碧山可以仕。

所乐非穷通,为仁总由己。

不待曾点言,始觉三子耻。

铿然舍瑟处,便是唐虞理。

人生大妄中,妄妄胡可纪。

不复梦周公,仲尼所以止。

扪虱谈时务,雄豪焉足恃。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拟陶徵君饮酒二十首(其二十)

陶公天民彦,慨世少复真。

吾真既不复,弥缝焉得淳。

大哉鲁中叟,日月万古新。

六经罗章句,灰灭甚狂秦。

所赖故来物,耿耿绝纤尘。

耳目各聪明,四体俱能勤。

如何不自识,浪子忘其亲。

赖君有巨筏,与我渡迷津。

歌彼饮酒诗,脱我头上巾。

一醉自如如,永为羲皇人。

形式: 古风